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动物保护立法概述 | 第11-19页 |
一、动物保护的基本概念 | 第11-12页 |
(一) 动物福利 | 第11页 |
(二) 动物保护 | 第11-12页 |
(三) 动物保护法 | 第12页 |
二、动物保护的理论基础 | 第12-17页 |
(一) 人类原始祖先的动物崇拜 | 第12页 |
(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动物保护思想 | 第12-15页 |
1. 儒家文化中的动物保护思想 | 第12-13页 |
2. 道家文化中的动物保护思想 | 第13-14页 |
3. 佛教文化中的动物保护思想 | 第14-15页 |
(三) 西方国家关于动物保护的理论 | 第15-17页 |
1. 动物解放论 | 第15页 |
2. 动物权利论 | 第15-16页 |
3. 生态伦理学 | 第16-17页 |
三、动物保护立法的现实意义 | 第17-19页 |
(一) 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身体健康 | 第17页 |
(二) 有利于我国社会道德文化水平的提高 | 第17-18页 |
(三) 有利于树立国际形象,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 第18页 |
(四)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国外动物保护的立法现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19-25页 |
一、国外动物保护的立法现状 | 第19-23页 |
(一) 英国的动物福利立法 | 第19-21页 |
1. 农场动物福利法 | 第19-20页 |
2. 伴侣动物福利法 | 第20页 |
3. 野生动物福利法 | 第20-21页 |
4. 实验动物福利法 | 第21页 |
(二) 德国的动物福利法 | 第21-22页 |
(三) 美国的动物福利法 | 第22-23页 |
二、国外动物保护立法的借鉴意义 | 第23-25页 |
(一) 动物保护的范围应符合国情 | 第23页 |
(二) 动物保护条款应具有可操作性 | 第23页 |
(三) 鼓励各社会团体参与动物的保护 | 第23-24页 |
(四) 可以追究严重违法人员的刑事责任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现在分析 | 第25-30页 |
一、我国动物保护现状 | 第25-27页 |
(一) 动物保护的国内立法 | 第25-26页 |
1. 《野生动物保护法》 | 第25页 |
2. 《森林法》 | 第25-26页 |
3. 《草原法》 | 第26页 |
(二) 我国参加的动物保护国际公约 | 第26-27页 |
1. 《生物多样性公约》 | 第26-27页 |
2.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 第27页 |
(三) 动物保护的专家建议稿 | 第27页 |
二、我国动物保护的立法缺陷 | 第27-30页 |
(一) 整体法律体系不健全 | 第27-28页 |
(二) 动物的保护范围狭窄 | 第28页 |
(三) 生境保护力度不够 | 第28-29页 |
(四) 管理权限划分方式不科学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完善 | 第30-36页 |
一、明确动物保护的基本原则 | 第30-31页 |
(一) 尊重传统风俗的原则 | 第30页 |
(二) 逐步完善的原则 | 第30页 |
(三) 区分动物总类分别立法的原则 | 第30-31页 |
二、制定统一的《动物保护法》 | 第31-33页 |
(一) 《动物保护法》的指导思想 | 第31页 |
(二) 《动物保护法》的保护范围 | 第31-32页 |
(三) 动物保护的基本制度 | 第32-33页 |
1. 建立垂直领导的动物保护部门 | 第32页 |
2. 加强对动物生活环境的保护 | 第32页 |
3. 完善野生动物侵权的损害补偿制度 | 第32-33页 |
4.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 第33页 |
三、规定动物保护的法律责任 | 第33-36页 |
(一) 行政责任 | 第34页 |
1. 警告 | 第34页 |
2. 罚款 | 第34页 |
3. 责令停产停业 | 第34页 |
4. 行政拘留 | 第34页 |
(二) 刑事责任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后记 | 第40-41页 |
个人简历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