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7页 |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概述 | 第14-15页 |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定义 | 第14页 |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第14页 |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 第14-15页 |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 第15页 |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第15-20页 |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设计原理 | 第16页 |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测定过程 | 第16-17页 |
·DNA探针的固定方法 | 第17-18页 |
·吸附法 | 第17页 |
·共价键合法 | 第17页 |
·自组装法 | 第17-18页 |
·生物素–亲和素法 | 第18页 |
·DNA电化学杂交指示剂 | 第18-20页 |
·杂交指示剂的指示原理 | 第18-19页 |
·杂交指示剂和DNA的作用方法 | 第19页 |
·常用的杂交指示剂 | 第19-20页 |
·纳米结构材料 | 第20-22页 |
·纳米材料的定义 | 第20页 |
·金纳米粒子简介 | 第20页 |
·金纳米粒子的电学和光学性质 | 第20页 |
·金纳米粒子的荧光淬灭效应 | 第20-21页 |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 第21页 |
·柠檬酸钠还原法 | 第21页 |
·Brust–Schiffrin法 | 第21页 |
·种子生长法 | 第21页 |
·物理法 | 第21页 |
·金纳米粒子在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重氮化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 第22-25页 |
·重氮化反应及重氮盐的性质 | 第22-23页 |
·重氮盐的制备 | 第23页 |
·重氮盐的偶联反应 | 第23-24页 |
·重氮盐与芳胺和酚的偶联反应 | 第23-24页 |
·重氮盐与脂肪族化合物的偶联反应 | 第24页 |
·重氮基的取代反应 | 第24页 |
·重氮基的还原反应 | 第24页 |
·重氮盐在传感界面构筑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金属离子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与应用 | 第25-30页 |
·金属离子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Hg~(2+)与T–T错配配位 | 第26页 |
·T–Hg~(2+) –T在Hg~(2+)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Hg~(2+)比色传感器 | 第26-27页 |
·Hg~(2+)荧光传感器 | 第27页 |
·Hg~(2+)电化学传感器 | 第27-28页 |
·Hg~(2+)发光传感器 | 第28页 |
·G-四链体简介 | 第28-29页 |
·G-四链体在金属离子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29-30页 |
·G-四链体在荧光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29页 |
·G-四链体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29-30页 |
·G-四链体在比色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30页 |
·立题依据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7页 |
第二章 基于重氮化–偶联反应构筑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第37-47页 |
·引言 | 第37页 |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材料 | 第37-38页 |
·仪器 | 第38页 |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38页 |
·在巯基重氮氨基苯单层修饰电极上固定探针S125 | 第38-39页 |
·DNA的杂交 | 第39页 |
·指示剂[Co(phen)3 ]~(3+)的嵌插 | 第39页 |
·电化学检测 | 第39页 |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再生 | 第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4页 |
·探针S1在AuNPs–ATP–diazo-ATP/Au上的固定 | 第39-40页 |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表征 | 第40-41页 |
·生物传感器的选择性和对目标S2 的检测 | 第41-43页 |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再生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基于电还原重氮阳离子构筑新型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第47-60页 |
·引言 | 第47-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材料 | 第48页 |
·仪器 | 第48页 |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8页 |
·将DNA探针固定在MPF修饰 GC电极上 | 第48-49页 |
·探针S1 修饰的电极与目标DNA的杂交 | 第49页 |
·指示剂的嵌入 | 第49页 |
·电化学检测 | 第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7页 |
·在AuNPs–MP/GCE上固定探针ssDNA | 第49-52页 |
·XPS分析 | 第52-53页 |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质 | 第53-55页 |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选择性、再生性和对目标S2 的测定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切口内切酶对汞离子调控的双链DNA切割活性的研究 | 第60-70页 |
·引言 | 第60页 |
·实验部分 | 第60-62页 |
·材料 | 第60-61页 |
·仪器 | 第61页 |
·在oligo 1 上标记二茂铁( Fc) | 第61页 |
·制备Fc-ssDNA修饰电极 | 第61页 |
·在Hg~(2+)和其它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的电极表面的杂交 | 第61-62页 |
·电化学检测 | 第62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表征 | 第6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2-67页 |
·利用电化学手段研究nickase切断Hg~(2+)调控的dsDNA | 第62页 |
·电化学表征 | 第62-65页 |
·PAGE表征 | 第65-66页 |
·选择性研究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第五章 结晶紫作为G-四链体特异性结合探针选择性电化学检测铅57 | 第70-81页 |
·引言 | 第70-71页 |
·实验部分 | 第71-72页 |
·材料 | 第71页 |
·仪器 | 第71页 |
·制备探针DNA修饰电极 | 第71页 |
·Pb~(2+)诱导形成G-四链体和CV的嵌插 | 第71页 |
·电化学表征 | 第71-72页 |
·圆二色谱(CD)的测定 | 第7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2-78页 |
·基于G-四链体–CV组装体构筑Pb~(2+)电化学生物传感界面 | 第72页 |
·电化学表征 | 第72-73页 |
·CD表征 | 第73-74页 |
·实验条件优化 | 第74页 |
·ESI表征 | 第74-76页 |
·电化学检测Pb~(2+) | 第76页 |
·生物传感器的选择性和实际样品分析 | 第76-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第六章 基于目标物引发DNA释放构筑高选择性电化学铅离子传感器 | 第81-95页 |
·引言 | 第81-82页 |
·实验部分 | 第82-83页 |
·材料 | 第82页 |
·仪器 | 第82页 |
·DenAu修饰金电极的制备 | 第82-83页 |
·捕获DNA的固定,Pb~(2+)特异性适体的杂交和指示剂的嵌插 | 第83页 |
·Pb~(2+) 引发dsDNA中适体链释放形成Pb~(2+)稳定的G-四链体结构 | 第83页 |
·电化学检测 | 第8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3-91页 |
·基于目标物引起链释放电化学检测Pb~(2+)的原理 | 第83-84页 |
·DenAu的表征 | 第84-85页 |
·电化学检测 | 第85-88页 |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88页 |
·电化学检测Pb2+ | 第88-90页 |
·选择性和实际样品分析 | 第90-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结论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奖励 | 第97-99页 |
获奖情况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