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前言 | 第10-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大花黄牡丹的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分类学研究 | 第11-12页 |
·生物学研究 | 第12-13页 |
·生态学研究 | 第13-14页 |
·细胞学研究 | 第14页 |
·致濒因素及引种迁地保护研究 | 第14-16页 |
·实际应用研究 | 第16-17页 |
·研究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 | 第17-20页 |
·遗传多样性与RFLP、RAPD、SSR、ISSR、AFLP标记 | 第17-19页 |
·SRAP分子标记及应用 | 第19-20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0-28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材料 | 第21-22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22-23页 |
·试验仪器 | 第22页 |
·试验试剂 | 第22-23页 |
·总D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23-24页 |
·DNA的提取 | 第23-24页 |
·DNA的质量检测 | 第24页 |
·DNA纯度及含量测定 | 第24页 |
·正交设计优化SRAP-PCR反应体系 | 第24-26页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24-25页 |
·PCR产物电泳检测 | 第25页 |
·SRAP优化反应体系验证 | 第25-26页 |
·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检测 | 第26-27页 |
·引物的筛选 | 第26页 |
·PCR扩增 | 第26页 |
·扩增产物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26-27页 |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 第27-28页 |
·图谱判读 | 第27页 |
·统计分析 | 第27-28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8-43页 |
·大花黄牡丹基因组DNA的检测结果 | 第28-29页 |
·SRAP优化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29-34页 |
·正交试验结果直观分析 | 第29-31页 |
·因素内各水平对PCR结果的影响 | 第31-33页 |
·体系稳定性检验 | 第33-34页 |
·大花黄牡丹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 第34-43页 |
·引物多态性分析 | 第34-37页 |
·由Ppl和Shannon指数估测的居群遗传多样性 | 第37-38页 |
·居群遗传结构 | 第38-39页 |
·大花黄牡丹居群间的关系 | 第39-40页 |
·个体聚类分析 | 第40-42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42-43页 |
5. 讨论 | 第43-46页 |
·大花黄牡丹SRAP技术体系的几个关键环节 | 第43-44页 |
·大花黄牡丹的遗传多样性 | 第44-45页 |
·影响居群遗传分化的因素 | 第45页 |
·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比较 | 第45-46页 |
·大花黄牡丹的保护与利用 | 第46页 |
6. 小结与创新点 | 第46-48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创新点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