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语词汇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1 植物与盐胁迫 | 第12-13页 |
2 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 | 第13-20页 |
·受体激酶的结构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 第13页 |
·类受体蛋白激酶结构特征、分类及自体磷酸化与自身激酶活性的关系 | 第13-18页 |
·非典型受体激酶(atypical receptor kinase) | 第18-19页 |
·蛋白激酶的激酶区 | 第19-20页 |
3 水稻激酶组(kinome) | 第20-21页 |
4 表达系统 | 第21-26页 |
·cDNA的获得 | 第21页 |
·兴趣蛋白N-端和C-端的位置选择 | 第21-22页 |
·克隆 | 第22页 |
·蛋白表达系统的选择 | 第22-26页 |
5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盐胁迫水稻OsRPK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28-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4页 |
·供试材料 | 第28-29页 |
·克隆OsRPK1基因的策略 | 第29页 |
·水稻根尖总RNA的提取 | 第29-30页 |
·RNA产率和质量鉴定与RNA完整性的电泳检测 | 第30页 |
·cDNA第一链合成 | 第30页 |
·OsRPK1-KD和OsRPK1序列的扩增 | 第30-31页 |
·PCR产物的纯化与回收 | 第31-32页 |
·目的片段与T载体的连接 | 第32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作与重组质粒的转化 | 第32-33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33-34页 |
·OsRPK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电泳检测RNA质量 | 第34-35页 |
·OsRPK1-KD和OsRPK1序列的扩增结果 | 第35-36页 |
·目的片段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6-39页 |
3 小结 | 第39页 |
4 讨论 | 第39-42页 |
第三章 OsRPK1和OsRPK1-KD的大肠杆菌系统表达 | 第42-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6页 |
·材料 | 第42-43页 |
·原核表达载体pGEX-OsRPK1和pGEX-OsRPK1-KD的构建 | 第43-45页 |
·GST-OsRPK1和GST-OsRPK1-KD融合蛋白的小量诱导表达及检测 | 第45-46页 |
·融合蛋白诱导表达条件和细菌裂解条件的优化 | 第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1页 |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 第46-48页 |
·GST-OsRPK1和GST-OsRPK1-KD融合蛋白的检测与可溶性分析 | 第48-49页 |
·融合蛋白诱导表达条件和细菌裂解条件的优化结果 | 第49-51页 |
3 小结 | 第51-52页 |
4 讨论 | 第52-54页 |
第四章 OsRPK1-KD的毕赤酵母系统表达 | 第54-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4-59页 |
·材料 | 第54页 |
·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策略 | 第54-55页 |
·融合基因GST-OsRPK1-KD的扩增及T-A克隆 | 第55-56页 |
·真核表达载体pPICZαA-GST-OsRPK1-KD的构建 | 第56-58页 |
·毕赤酵母表达重组子的构建与筛选 | 第58页 |
·融合基因在mRNA水平的检测 | 第58-59页 |
·融合蛋白GST-OsRPK1-KD在毕赤酵母中的诱导表达及检测 | 第5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9-62页 |
·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 第59-61页 |
·转录水平的检测 | 第61页 |
·融合蛋白的检测 | 第61-62页 |
3 小结 | 第62页 |
4 讨论 | 第62-64页 |
第五章 OsRPK1-KD的体外激酶活性验证 | 第64-70页 |
1 试剂与方法 | 第64-66页 |
·试剂与溶液 | 第64页 |
·GST-OsRPK1-KD融合蛋白的获得 | 第64-65页 |
·盐胁迫水稻根尖总蛋白的提取 | 第65页 |
·低温孵育和融合蛋白洗涤 | 第65页 |
·自体磷酸化反应 | 第65页 |
·SDS-PAGE,干胶,压片,显影,定影 | 第65-6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6页 |
3 小结 | 第66-68页 |
4 讨论 | 第68-70页 |
全文结论 | 第70-72页 |
1 基因片段OsRPK1和OsRPK1-KD的扩增 | 第70页 |
2 原核和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融合蛋白的表达 | 第70页 |
3 GST-OsRPK1-KD融合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 第70页 |
4 GST-OsRPK1-KD融合蛋白体外激酶活性的验证 | 第70-72页 |
创新之处 | 第72-74页 |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