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4页 |
第一章 足协工作人员收受贿赂的性质认定 | 第14-20页 |
第一节 中国足协性质的认定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如何确认足协工作人员身份 | 第15-17页 |
第三节 足协工作人员的罪数认定 | 第17-20页 |
第二章 足球裁判员收受贿赂的性质认定 | 第20-31页 |
第一节 足球裁判员收受贿赂定性的理论争议 | 第20-21页 |
第二节 足球裁判员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 | 第21-24页 |
一、 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标准 | 第22页 |
二、 双重标准论的适用原因 | 第22-24页 |
第三节 足球裁判员也不属于准国家工作人员 | 第24-29页 |
一、 准国家工作人员的界定 | 第24-25页 |
二、 准国家工作人员的分类 | 第25-29页 |
第四节 足球裁判员应认定为非国家工作人员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足球运动员、足球俱乐部、中间人收受贿赂的性质认定 | 第31-41页 |
第一节 足球运动员收受贿赂性质的认定 | 第31-37页 |
一、 关于足球运动员收受贿赂的司法判决 | 第31-32页 |
二、 对足球运动员的判决所存在的矛盾 | 第32-33页 |
三、 “非国家工作人员”的界定 | 第33-35页 |
四、 足球运动员收受他人财物踢假球不应以受贿类犯罪惩处 | 第35-36页 |
五、 足球运动员与足协工作人员共同犯罪问题 | 第36-37页 |
第二节 足球俱乐部收受贿赂性质的认定 | 第37-38页 |
第三节 中介受贿类主体性质的认定 | 第38-41页 |
第四章 足球领域受贿类犯罪立法规制的完善 | 第41-44页 |
第一节 国外对足球领域犯罪的法律规制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我国对足球领域犯罪的法律规制 | 第42-43页 |
第三节 立法完善建议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