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板式空心墩的抗震性能研究及温度应力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4页 |
| ·地震及震害分析 | 第10页 |
| ·高墩大跨桥梁简介及抗震设计现状 | 第10-12页 |
| ·高墩大跨桥简介 | 第10-11页 |
| ·高墩大跨桥梁抗震设计现状 | 第11-12页 |
| ·桥梁温度作用特点 | 第12-13页 |
| ·年温变化 | 第12-13页 |
| ·非线性温度变化 | 第13页 |
| ·温度应力研究的必要性 | 第13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 第13-14页 |
| 2 桥梁结构自振特性计算 | 第14-21页 |
| ·桥梁自振特性计算方法 | 第14-15页 |
|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 | 第15页 |
| ·纵目沟特大桥工程概况 | 第15-18页 |
|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18页 |
| ·模态分析 | 第18-21页 |
| 3 柱板式空心墩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 第21-34页 |
| ·弹性阶段地震反应分析概述 | 第21页 |
| ·反应谱分析 | 第21-26页 |
| ·反应谱理论 | 第21页 |
| ·反应谱的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 ·单质点体系 | 第22页 |
| ·多质点体系 | 第22-23页 |
| ·纵目沟大桥反应谱分析 | 第23-24页 |
| ·主墩控制截面 | 第24-25页 |
| ·反应谱内力 | 第25页 |
| ·反应谱内力图 | 第25-26页 |
| ·弹性时程反应分析 | 第26-34页 |
| ·时程分析理论 | 第26-27页 |
| ·时程分析方法 | 第27页 |
| ·纵目沟大桥主墩时程分析 | 第27页 |
| ·时程分析内力 | 第27-29页 |
| ·时程曲线 | 第29-32页 |
| ·内力汇总 | 第32-34页 |
| 4 板柱式空心高墩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 第34-54页 |
| ·概述 | 第34-35页 |
| ·剪力墙(板)非线性分析模型 | 第35-41页 |
| ·等效梁模型 | 第36-37页 |
| ·等效桁架模型 | 第37页 |
| ·三垂直杆元模型(TVLEM) | 第37页 |
| ·多垂直杆元模型(MVLEM) | 第37页 |
| ·二元件模型 | 第37-41页 |
| ·结构分析模型 | 第41-44页 |
| ·动力分析模型 | 第41页 |
| ·板单元的截面尺寸及恢复力参数 | 第41-43页 |
| ·非线性分析模型校核 | 第43-44页 |
| ·柱板式空心高墩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 第44-53页 |
| ·输入地震动 | 第44-46页 |
| ·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 第46-53页 |
| ·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 5 温度应力分析 | 第54-84页 |
| ·连续刚构桥的温度效应 | 第54页 |
| ·温度应力的类型 | 第54页 |
| ·温度应力的特点 | 第54页 |
| ·连续刚构桥的温度效应 | 第54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54-55页 |
| ·温度梯度模式 | 第55-58页 |
| ·新西兰桥梁规范 | 第55页 |
| ·美国AASHTO规范 | 第55-56页 |
| ·日本道路桥梁设计标准(1978) | 第56页 |
| ·中国铁路桥涵设计规范(2005) | 第56-57页 |
| ·温度梯度模式的选取 | 第57-58页 |
| ·空心高墩的外约束温度应力分析 | 第58-63页 |
| ·外约束温度应力分析模型 | 第58-59页 |
| ·寒流降温下空心高墩的外约束应力分析 | 第59-61页 |
| ·日照温差下空心高墩的外约束应力分析 | 第61-63页 |
| ·结论 | 第63页 |
| ·空心高墩的自约束温度应力 | 第63-66页 |
| ·分析工况 | 第63-64页 |
| ·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64-66页 |
| ·温度效应分析 | 第66-83页 |
| ·工况1的温度效应分析 | 第66-71页 |
| ·工况2的温度效应分析 | 第71-77页 |
| ·工况3的温度效应分析 | 第77-83页 |
| ·结果分析 | 第83页 |
| ·小结 | 第83-84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 ·总结 | 第84页 |
| ·纵目沟大桥主墩抗震性能分析的主要结论 | 第84页 |
| ·纵目沟特大桥主墩温度效应分析的主要结论 | 第84页 |
| ·展望 | 第84-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