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10页 |
第一章 春晚的仪式性地位和收视率的尴尬 | 第10-15页 |
第一节 春晚的仪式性地位 | 第10-12页 |
一、春晚本质是一种电视传播仪式 | 第10-11页 |
二、春晚作为庆典仪式的独特地位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尴尬的收视率 | 第12-15页 |
一、春晚收视率逐年下降 | 第12-13页 |
二、春晚收视率南北失衡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春晚中存在南北文化元素的失衡 | 第15-39页 |
第一节 春晚节目类型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 第15-23页 |
一、春晚收视率分野与南北文化区的划分基本吻合 | 第15-18页 |
二、春晚各节目类型具有明显的南北地域文化特色 | 第18-21页 |
三、基于南北地域特色对春晚节目进行的抽样赋值 | 第21-23页 |
第二节 春晚节目中存在南北文化元素的失衡 | 第23-39页 |
一、春晚在数据上体现出北方文化偏向性 | 第23-26页 |
二、春晚节目体现出偏向北方的审美趣味 | 第26-29页 |
三、语言类节目集中体现出南北文化失衡 | 第29-36页 |
四、春晚其他元素体现出的南北文化失衡 | 第36-39页 |
第三章 春晚编/解码过程中南北文化失衡的形成和凸显 | 第39-58页 |
第一节 两种符码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春晚南北文化失衡 | 第39-47页 |
一、春晚编码的双重选择机制 | 第39-41页 |
二、职业符码对于北方文化元素的选择 | 第41-43页 |
三、主导符码对于北方文化元素的选择 | 第43-47页 |
第二节 受众不同的解码立场凸显春晚南北失衡之尴尬 | 第47-58页 |
一、受众解码时依据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 | 第47-50页 |
二、不同观众解码时采取的解码立场存在差别 | 第50-55页 |
三、解码者在媒体公共空间中的分歧凸显失衡 | 第55-58页 |
第四章 春晚兼顾南北文化的意义 | 第58-65页 |
第一节 兼顾南北文化有助于春晚保持自身的活力 | 第58-60页 |
一、春晚需要寻求艺术的突破 | 第58-59页 |
二、春晚需要着眼全国的收视 | 第59-60页 |
第二节 兼顾南北文化有助于春晚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发展 | 第60-62页 |
一、春晚成为推广优秀艺术的重要手段 | 第60-61页 |
二、春晚成为展示多元文化的重要平台 | 第61-62页 |
第三节 兼顾南北文化有助于春晚巩固仪式性庆典的地位 | 第62-65页 |
一、促进华夏民族的情感文化认同 | 第62-63页 |
二、促进弥除地域之间的刻板印象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