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导言 | 第7-9页 |
| 第一章 碳排放权的界定 | 第9-12页 |
| 第一节 碳排放权的特点 | 第9-10页 |
| 一 碳排放权具有稀缺性 | 第9页 |
| 二 碳排放权属于全民所有,由国家予以管理分配 | 第9页 |
| 三 碳排放权属于用益物权 | 第9-10页 |
| 第二节 碳排放权的内涵界定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碳排放的法经济学分析和规制模式的选择 | 第12-17页 |
| 第一节 碳排放的负外部性—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公地悲剧 | 第12-13页 |
| 第二节 规制温室效应的两类法律机制的比较 | 第13-15页 |
| 一 政府干预理论 | 第13-14页 |
| 二 科斯的自由市场交易理论 | 第14-15页 |
| 第三节 小结 | 第15-17页 |
| 第三章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17-22页 |
| 第一节 碳排放权交易追求的是交易成本最低 | 第17-18页 |
| 第二节 交易成本分类解析 | 第18-22页 |
| 一 政府成本分析 | 第18-20页 |
| 二 市场交易成本分析 | 第20-22页 |
| 第四章 我国在碳排放权交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22-32页 |
| 第一节 市场失灵造成的问题 | 第22-25页 |
| 一 产权界定不清晰造成不完全市场 | 第22-23页 |
| 二 不适当的外部性转移加剧了环境污染,也造成了地区发展的不公平 | 第23-24页 |
| 三 信息不对称阻碍碳排放权交易的进一步发展 | 第24-25页 |
| 第二节 政府失灵造成的问题 | 第25-27页 |
| 一 政府决策的无效率 | 第25页 |
| 二 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 | 第25-26页 |
| 三 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 第26-27页 |
| 第三节 解决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措施 | 第27-30页 |
| 一 明晰碳排放权交易产权及监管主体 | 第27-28页 |
| 二 建立完善的第三方机构 | 第28-29页 |
| 三 加强行业协会在碳排放权交易中的引导,监督作用 | 第29页 |
| 四 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范围 | 第29页 |
| 五 制定法律时加强政府部门间的相互监督 | 第29页 |
| 六 完善公益诉讼制度促进公民的参与与监督 | 第29-30页 |
| 第四节 结论 | 第30-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 致谢 | 第35-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