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各种类型园林论文

论安岳千佛寨森林公园景观保护与营造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绪论第8-11页
   ·论文选题的缘由第8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9页
   ·国内外现状综述第9页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9-10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9-10页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0页
   ·论文的创新之处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0-11页
2 安岳千佛寨森林公园现状第11-16页
   ·地理区域及行政区划第11-12页
   ·千佛寨的自然环境状况第12-13页
     ·地势地貌第12页
     ·水源第12页
     ·气候第12页
     ·动植物资源第12-13页
   ·千佛寨森林公园人文景观的构成第13-16页
     ·森林公园的定义第13页
     ·人文景观的定义第13-14页
     ·千佛寨森林公园人文景观的构成第14-16页
3 安岳千佛寨森林公园景观的价值体现第16-22页
   ·丰富的文化资源第16-20页
     ·千佛寨的社会历史渊源第16-17页
     ·宗教造像的审美意蕴第17-19页
     ·提供研究资料第19-20页
   ·充足的生态资源第20-21页
     ·净化空气,降温增湿第20-21页
     ·涵养水分,保水固土第21页
   ·宝贵的旅游资源第21-22页
4 安岳千佛寨森林公园面临的问题第22-28页
   ·人文景观破坏严重急需保护与修复第22-25页
     ·人为的破坏因素第23-24页
     ·自然的破坏因素第24-25页
     ·千佛寨森林公园的保护历程第25页
   ·配套设施有待完善第25-26页
   ·安全保障有待提升第26页
   ·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第26-28页
5 安岳千佛寨森林公园景观保护与营造第28-45页
   ·千佛寨森林公园景观保护的意义第28-30页
     ·见证人类历史文明第28页
     ·体现巴蜀文化内涵第28-29页
     ·体验石刻造像的形式美感第29页
     ·广泛的教育意义第29页
     ·促进安岳经济的繁荣第29-30页
   ·千佛寨森林公园景观保护的可行方法第30-34页
     ·重视民众宣传教育第30页
     ·健全管理机制第30-31页
     ·注重技术研究第31-33页
     ·扩大保护范围第33页
     ·分类分级保护第33页
     ·拓宽保护资金来源第33-34页
   ·千佛寨森林公园景观营造的基本原则第34-36页
     ·千佛寨森林公园景观营造的整体性原则第34-35页
     ·千佛寨森林公园景观营造的文化性原则第35页
     ·千佛寨森林公园景观营造的生态性原则第35-36页
   ·千佛寨森林公园景观营造的手段第36-45页
     ·和谐相融的文化氛围第36-38页
     ·宜人的景观节点第38-39页
     ·与自然相融的人工构筑物第39-41页
     ·观赏性的植物造景第41-42页
     ·独具人文细节的配套设施第42-45页
6 结论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附录第50页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50页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绿道理论下的重庆市绿道网构建
下一篇:西南山地城市生态基础理论及案例研究--西南山地城市生态景观形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