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论 | 第10-15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三)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五)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概述 | 第15-26页 |
·战争的起源 | 第15-17页 |
·战争伴随私有制、阶级的产生而产生 | 第15-16页 |
·私有制、阶级引起战争且将永远引起战争 | 第16页 |
·当代战争源于资本主义制度 | 第16-17页 |
·战争的本质 | 第17-19页 |
·战争清晰反映出隐藏着的经济利益关系 | 第17-18页 |
·战争是以暴力手段来施行的政治的继续 | 第18-19页 |
·战争的结果 | 第19-20页 |
·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及和平的实现条件 | 第20-22页 |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形成与其中国化发展 | 第22-25页 |
·具有开拓性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战争观 | 第22-24页 |
·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列宁的战争观 | 第24页 |
·具有中国特色的战争观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指导下的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及其演变 | 第26-32页 |
·新中国外交中的时代背景与和平发展战略 | 第26-27页 |
·反对帝国主义,不希望打世界大战 | 第26页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 第26-27页 |
·改革开放时期的和平发展与外交战略转型 | 第27-29页 |
·邓小平以“国情”、“世情”为基础的和平战略转型 | 第28-29页 |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跨世纪和平发展战略 | 第29-31页 |
·韬光养晦的战略方针 | 第29-30页 |
·全方位外交 | 第30页 |
·和谐世界的外交思想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指导下的中国和平发展走向 | 第32-40页 |
·中国和平发展的前景与展望 | 第32-35页 |
·准确定位中国的国际地位 | 第32-33页 |
·和平发展道路的拓展与前瞻 | 第33-35页 |
·继续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 第35-36页 |
·继续积极构建和谐世界 | 第36-40页 |
·促进世界多极化进程,和谐世界的提出及其历史必然性 | 第36页 |
·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第36-37页 |
·大国关系在和谐世界的建设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 第37-38页 |
·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参与为和谐世界的建设积聚力量 | 第38-39页 |
·以多边外交为政治舞台,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