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硝唑纱条联合紫草油纱条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临床资料 | 第9-11页 |
·研究对象 | 第9页 |
·诊断标准 | 第9-10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9页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9-10页 |
·病例的选择与排除标准 | 第10-11页 |
·纳入标准 | 第10页 |
·排除病例标准 | 第10-11页 |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标准 | 第11页 |
·病例的退出与中止 | 第11页 |
2 操作方法 | 第11-12页 |
·术前准备 | 第11页 |
·麻醉 | 第11页 |
·手术方法 | 第11-12页 |
·术后处理 | 第12页 |
·术后常规处理 | 第12页 |
·治疗方法 | 第12页 |
·治疗组 | 第12页 |
·对照组 | 第12页 |
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 第12-16页 |
·观察指标 | 第12-13页 |
·一般观察 | 第13页 |
·安全性指标 | 第13页 |
·疗效指标 | 第13页 |
·观察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创面长度、宽度 | 第13页 |
·症状及体征 | 第13-14页 |
·创面愈合时间 | 第14页 |
·疗效性评定标准 | 第14-15页 |
·安全指标 | 第15-16页 |
4 统计方法 | 第16页 |
5 结果 | 第16-29页 |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 第16-18页 |
·年龄 | 第16-17页 |
·性别 | 第17页 |
·病程 | 第17-18页 |
·治疗结果 | 第18-28页 |
·两组药物临床疗效的比较 | 第18-20页 |
·两组药物促进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 第20页 |
·不同时段创面长度的积分比较 | 第20-21页 |
·不同时段创面宽度的积分比较 | 第21-22页 |
·不同时段创面渗液及分泌物积分比较 | 第22-23页 |
·不同时段创面水肿积分比较 | 第23-24页 |
·不同时段创而疼痛积分的比较 | 第24-25页 |
·不同时段创面肉芽积分的比较 | 第25-26页 |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积分改善情况比较 | 第26-27页 |
·两组治疗前、后总积分的比较 | 第27-28页 |
·不良反应比较 | 第28页 |
·疗效分析 | 第28-29页 |
6 讨论 | 第29-38页 |
·中医学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认识 | 第29-31页 |
·中医对肛周脓肿概念的认识 | 第29页 |
·中医对肛周脓肿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9-30页 |
·中医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病机的认识 | 第30页 |
·中医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治疗的认识 | 第30-31页 |
·现代医学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认识 | 第31-33页 |
·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过程 | 第31-32页 |
·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迟缓的原因 | 第32-33页 |
·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换药的要求与方法 | 第33页 |
·创面清创 | 第33页 |
·皮桥粘连 | 第33页 |
·伤口愈合 | 第33页 |
·甲硝唑和紫草油的药理研究 | 第33-38页 |
·甲硝唑及紫草油组方 | 第33页 |
·甲硝唑组纱条的制法 | 第33-34页 |
·甲硝唑及紫草油的功效 | 第34页 |
·甲硝唑及紫草油的药理分析 | 第34-38页 |
7 本研究的优势 | 第38-39页 |
·抗菌、引流作用强 | 第38-39页 |
·紫草油疗效显著 | 第39页 |
·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 第39页 |
8 结论 | 第39页 |
9 问题与展望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附录:综述 | 第4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