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前言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1 临床资料 | 第8-9页 |
·病例来源 | 第8页 |
·诊断标准 | 第8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8页 |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第8页 |
·纳入标准 | 第8-9页 |
·排除标准 | 第9页 |
·终止试验标准 | 第9页 |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 第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9-12页 |
·一般资料 | 第9页 |
·随机分组 | 第9-10页 |
·治疗方法 | 第10页 |
·治疗组分筋推拿治疗 | 第10页 |
·对照组中药薰洗治疗 | 第10页 |
·疗程 | 第10-11页 |
·观测指标与方法 | 第11-12页 |
·主要观测指标 | 第11页 |
·疗效评定标准 | 第11页 |
·安全性观测 | 第11-12页 |
·不良反应观测 | 第12页 |
·随访 | 第12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12页 |
3 研究结果 | 第12-18页 |
·基线比较 | 第12-13页 |
·患者性别分布 | 第12页 |
·患者年龄分布 | 第12-13页 |
·两组患者Sanders分型分布比较 | 第13页 |
·组内比较 | 第13-15页 |
·治疗组 | 第13-14页 |
·对照组 | 第14-15页 |
·组间比较 | 第15-17页 |
·治疗前 | 第15-16页 |
·治疗后 | 第16-17页 |
·随访比较 | 第17-18页 |
·研究结果 | 第18页 |
4 讨论 | 第18-24页 |
·现代医学认识 | 第18-20页 |
·功能康复不良的原因 | 第18页 |
·治疗原则的转变 | 第18-19页 |
·现代医学的康复程序及措施 | 第19-20页 |
·祖国医学认识 | 第20-21页 |
·古代文献的相关论述 | 第20页 |
·当前认识 | 第20-21页 |
·我们的认识 | 第21-22页 |
·推拿手法作用分析 | 第22页 |
·手法的配伍依据 | 第22页 |
·手法的操作特点 | 第22页 |
·手法的作用功效 | 第22页 |
·中药熏洗作用分析 | 第22-23页 |
·疗效分析 | 第23-24页 |
·足踝部功能改善情况 | 第23页 |
·足踝部疼痛、压痛程度改善情况 | 第23页 |
·AOFAS评分情况 | 第23-24页 |
·中医证候疗效情况 | 第24页 |
5 结论 | 第24-25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25-26页 |
附表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8页 |
综述: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及有关问题探讨 | 第28-49页 |
1 现代医学对跟骨骨折的认识 | 第28-32页 |
·生物力学研究 | 第28页 |
·跟骨骨折的分型 | 第28-30页 |
·关节外骨折 | 第29页 |
·关节内骨折 | 第29-30页 |
·损伤机制 | 第30-31页 |
·临床病理变化 | 第31-32页 |
2 祖国医学对跟骨骨折的认识 | 第32-34页 |
·古代文献的相关论述 | 第32-33页 |
·跟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 第33-34页 |
3 疗效评定标准 | 第34-36页 |
·马里兰足部功能评分标准(Maryland Foot Score) | 第34页 |
·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 | 第34-36页 |
4 治疗方法 | 第36-42页 |
·治疗原则及影响跟骨骨折治疗的因素 | 第36页 |
·保守治疗 | 第36-37页 |
·保守治疗的原则 | 第36页 |
·保守治疗的适应症 | 第36-37页 |
·保守治疗的方法 | 第37页 |
·手术治疗 | 第37-41页 |
·手术治疗的原则 | 第38页 |
·手术指征 | 第38页 |
·手术禁忌症 | 第38页 |
·手术时机 | 第38-39页 |
·手术入路 | 第39页 |
·主要手术方法 | 第39-41页 |
·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比较 | 第41-42页 |
·护理 | 第42页 |
5 并发症 | 第42-43页 |
6 跟骨骨折治疗原则的转变、术后的康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43-47页 |
·跟骨骨折治疗原则的转变 | 第43-44页 |
·跟骨骨折术后的康复现状 | 第44-45页 |
·康复程序 | 第44页 |
·康复方法 | 第44-45页 |
·跟骨骨折治疗存在的问题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
附录二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