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木耳油疤病病原物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分析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语表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1-26页 |
·食用菌病害 | 第11-15页 |
·食用菌病害简介 | 第11页 |
·食用菌病害发生特点 | 第11-12页 |
·食用菌病害发生的原因 | 第12页 |
·食用菌病害诊断 | 第12-14页 |
·食用菌病害研究进展 | 第14页 |
·食用菌病害的防治 | 第14-15页 |
·毛木耳 | 第15-17页 |
·毛木耳概述 | 第15-16页 |
·毛木耳栽培 | 第16页 |
·毛木耳油疤病 | 第16-17页 |
·致病因子 | 第17-25页 |
·胞外酶 | 第17-19页 |
·毒素 | 第19-20页 |
·黑色素 | 第20-2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6-40页 |
·试验材料 | 第26-30页 |
·供试菌株 | 第26页 |
·供试培养基 | 第26-27页 |
·供试试剂 | 第27-30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0页 |
·试验方法 | 第30-40页 |
·病害的调查 | 第30-31页 |
·病原物的分离和纯化 | 第31页 |
·致病性验证 | 第31页 |
·病原物鉴定 | 第31-35页 |
·酶活测定 | 第35-36页 |
·毒素 | 第36-38页 |
·黑色素 | 第38-4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0-62页 |
·油疤病的发生规律 | 第40-41页 |
·病原物的鉴定 | 第41-49页 |
·病原菌的培养特性 | 第41-44页 |
·病原菌的显微特性 | 第44-46页 |
·病原菌的分子特性 | 第46-49页 |
·病原物的致病性验证 | 第49-51页 |
·病原物致病因子分析 | 第51-62页 |
·胞外酶 | 第51-55页 |
·毒素 | 第55-56页 |
·黑色素 | 第56-62页 |
4 讨论 | 第62-67页 |
·病原物鉴定 | 第62-64页 |
·致病性验证 | 第64-65页 |
·致病因子 | 第65-66页 |
·胞外酶 | 第65页 |
·毒素 | 第65-66页 |
·黑色素 | 第66页 |
·病害防治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一 ITS序列 | 第74-75页 |
附录二 18S序列 | 第75-77页 |
附录三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