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蒲绒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2,4-二氯酚和2,4,6-三氯酚吸附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2页 |
·氯酚类废水的产生及处理现状 | 第12-13页 |
·活性炭简介 | 第13-28页 |
·活性炭的分类 | 第13-14页 |
·活性炭的制备 | 第14-17页 |
·活性炭的孔隙结构 | 第17-19页 |
·活性炭的化学性质 | 第19-24页 |
·活性炭的再生 | 第24-28页 |
·香蒲绒资源的利用现状 | 第28-30页 |
·课题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选题依据 | 第30页 |
·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2-40页 |
·实验器材 | 第32-33页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32-33页 |
·试验方法 | 第33-40页 |
·样品制备 | 第33-34页 |
·样品表征 | 第34-36页 |
·比表面积孔隙结构分析 | 第34页 |
·元素分析 | 第34页 |
·外光谱分析 | 第34页 |
·SEM分析 | 第34-35页 |
·Boehrn滴定 | 第35-36页 |
·等电点(pH_(pzc))测定 | 第36页 |
·吸附质溶液的配置及浓度测定 | 第36-37页 |
·吸附等温线测定 | 第37页 |
·吸附动力学测定 | 第37-38页 |
·香蒲绒纤维活性炭(CFAC)的吸附性能 | 第38页 |
·初始浓度和时间的影响 | 第38页 |
·溶液pH的影响 | 第38页 |
·活性炭的再生 | 第38-40页 |
第三章 香蒲绒活性炭的制备和表征 | 第40-49页 |
·样品制备 | 第40-41页 |
·正交试验 | 第40页 |
·最佳制炭条件试验 | 第40-41页 |
·样品表征 | 第41-48页 |
·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分析 | 第41-44页 |
·吸附等温线的分类 | 第41-43页 |
·孔隙结构分析 | 第43-44页 |
·比表面积分析 | 第44页 |
·元素分析 | 第44-45页 |
·FTIR分析结果 | 第45-46页 |
·SEM分析结果 | 第46页 |
·Boehm滴定结果 | 第46-47页 |
·等电点结果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香蒲绒活性炭吸附性能研究 | 第49-66页 |
·吸附时间和初始浓度影响 | 第49-50页 |
·溶液pH影响 | 第50-52页 |
·吸附等温线研究 | 第52-58页 |
·Langmuir模型 | 第53页 |
·Tempkin模型 | 第53-54页 |
·Freundlich模型 | 第5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4-58页 |
·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58-59页 |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59-64页 |
·伪一级动力学模型 | 第60-61页 |
·伪二级动力学模型 | 第61页 |
·颗粒内扩散方程 | 第6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1-64页 |
·活性炭再生研究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6-69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建议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5-7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