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 1 引言 | 第12-26页 |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概述 | 第12-13页 |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生物学分类地位 | 第13-14页 |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粒子结构 | 第14页 |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 | 第14-19页 |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 第19-22页 |
| ·IBV 的变异机制 | 第19-20页 |
| ·世界各国IBV 血清学的研究 | 第20-22页 |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 ·IB 弱毒疫苗 | 第23页 |
| ·IB 灭活疫苗 | 第23页 |
| ·IB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 第23-24页 |
| ·IB 核酸疫苗 | 第24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4-26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6-34页 |
| ·实验材料 | 第26-29页 |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 | 第26页 |
| ·SPF 鸡胚与鸡外周血红细胞 | 第26页 |
|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 ·载体与受体菌 | 第26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6-27页 |
| ·全基因序列扩增引物 | 第27-29页 |
| ·方法 | 第29-34页 |
| ·病毒的分离 | 第29页 |
| ·病毒的传代 | 第29页 |
| ·红细胞凝集试验 | 第29页 |
| ·电镜检测 | 第29页 |
| ·病毒的基因鉴定 | 第29-30页 |
| ·RT-PCR 方法检测 | 第30页 |
| ·5’-RACE 和3’-RACE | 第30页 |
| ·PCR 产物纯化回收 | 第30-31页 |
| ·PCR 产物连接与转化 | 第31页 |
| ·重组质粒提取、鉴定及序列测定 | 第31-32页 |
| ·鸡胚半数感染量(EID_(50))的测定 | 第32页 |
| ·H120 疫苗株对 ck/CH/LNM/091017 分离株的保护评价 | 第32-34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56页 |
| ·病毒鉴定 | 第34-35页 |
| ·病毒对SPF 鸡胚的适应性及致病作用 | 第34页 |
| ·病毒对鸡外周血红细胞的凝聚作用 | 第34-35页 |
| ·病毒的形态学特征 | 第35页 |
| ·病毒的基因型 | 第35-37页 |
| ·ck/CH/LNM/091017 S1 基因的扩增 | 第35-36页 |
| ·S1 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 | 第36页 |
| ·病毒的基因型划分 | 第36-37页 |
| ·病毒全基因组分析 | 第37-41页 |
| ·RT-PCR 扩增 | 第37-38页 |
| ·序列的拼接及基因组序列确定 | 第38-41页 |
| ·ck/CH/LNM/091017 分离株基因组序列分析 | 第41-53页 |
| ·ck/CH/LNM/091017 分离株与参考毒株基因组大小比较分析 | 第41-44页 |
| ·全基因组及各基因同源性分析 | 第44-48页 |
| ·全基因序列及各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 | 第48-53页 |
| ·动物试验结果 | 第53-56页 |
| ·发病症状和病理变化 | 第53页 |
| ·病毒重新分离 | 第53页 |
| ·血清中IBV 抗体检测结果 | 第53-56页 |
| 4 讨论 | 第56-60页 |
| ·病毒的分离与流行情况 | 第56页 |
| ·基因型 | 第56-57页 |
| ·ck/CH/LNM/091017 基因组序列分析 | 第57-58页 |
| ·H120 疫苗株对ck/CH/LNM/091017 分离株的保护性 | 第58-60页 |
| 5 结论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 附录 | 第68-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