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研的机会成本研究--以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22页 |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现实意义 | 第13-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页 |
·研究设计 | 第16-22页 |
·研究问题 | 第16-18页 |
·研究假设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框架结构 | 第21-22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2-31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考研热 | 第22页 |
·机会成本 | 第22-24页 |
·理论基础 | 第24-31页 |
·社会分层理论 | 第24-27页 |
·理性选择理论 | 第27-31页 |
3 关于就业与考研的调查 | 第31-50页 |
·就业现状调查 | 第31-42页 |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 | 第32-39页 |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 | 第39-42页 |
·小结 | 第42页 |
·考研现状调查 | 第42-50页 |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本科生考研意向调查 | 第43-47页 |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研究生考研成本调查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50页 |
4 考研机会成本分析 | 第50-61页 |
·研究说明 | 第50页 |
·考研机会成本的测量方法 | 第50-55页 |
·成本法 | 第51-52页 |
·收益法 | 第52-55页 |
·考研的机会成本-收益分析 | 第55-59页 |
·考研机会成本的计算 | 第55-56页 |
·考研收益的计算 | 第56-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5 "考研热"原因分析 | 第61-68页 |
·国家层面 | 第61-63页 |
·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过快发展 | 第61页 |
·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学历要求的提高 | 第61-62页 |
·我国社会精英阶层标准的提升 | 第62-63页 |
·学校层面 | 第63-65页 |
·高校对考研率的追求 | 第63-64页 |
·高校就业指导的欠缺 | 第64-65页 |
·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脱节 | 第65页 |
·个人层面 | 第65-68页 |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缺失 | 第65-66页 |
·个体理性导致的集体非理性 | 第66-67页 |
·对机会成本考虑的缺失 | 第67-68页 |
6 让考研回归理性的选择 | 第68-71页 |
·国家:控制扩招规模,弱化分层标准 | 第68页 |
·学校:合理设置专业,注重因材施教 | 第68-69页 |
·个人:准确定位自我,理性选择出路 | 第69-71页 |
7 结论与决策 | 第71-74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理性选择下的决策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后记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