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和县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9页
  (一) 选题背景第8页
  (二) 研究意义第8-9页
 二、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第9-11页
  (一) 新兴产业的定义及特征第9-10页
  (二) 区域经济学研究动态第10-11页
  (三) 区域产业结构理论研究动态第11页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1-13页
  (一) 研究方法第11-12页
  (二) 研究思路第12-13页
第二章 和县新兴产业发展现状第13-22页
 一、和县经济发展概况第13-14页
  (一) 和县现状简介第13页
  (二) 和县经济发展状况简介第13-14页
 二、产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第14-22页
  (一) 和县第一产业发展现状第14-16页
  (二) 和县第二产业发展的现状第16-18页
  (三) 和县第三产业发展现状第18-20页
  (四) 和县新兴产业发展状况第20-22页
第三章 和县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22-28页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第22-23页
 二、整体规模较小,尚未发挥集聚效应第23-24页
 三、经济效率不高第24-26页
 四、投入不足,制约发展后劲的发挥第26-27页
  (一) 人才投入不大第26页
  (二) 土地投入不足第26页
  (三) 行政程序繁琐第26-27页
 五、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第27-28页
第四章 和县庐江两县新兴产业发展比较分析第28-38页
 一、庐江县经济发展情况介绍第28-31页
  (一) 庐江县与和县的可比性第28页
  (二) 庐江县经济发展情况介绍第28-31页
 二、和县庐江新兴产业发展对比分析第31-38页
  (一) 产业结构对比分析第31-32页
  (二) 新兴产业规模及集聚效应对比分析第32-34页
  (三) 基础设施建设对比分析第34-35页
  (四) 新兴产业投入对比分析第35-38页
第五章 和县新兴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第38-45页
 一、优势分析第38-39页
  (一) 区位优势第38页
  (二) 行政优势第38-39页
  (三) 交通不断改善第39页
  (四) 良好的发展态势第39页
 二、劣势分析第39-41页
  (一) 和县经济总量小,产业基础薄弱第39-40页
  (二) 三次产业比例不协调第40页
  (三) 新兴产业企业分布分散,产业集聚不够第40-41页
 三、机遇分析第41-42页
  (一) 长三角一体化、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加强第41页
  (二) 国内经济发展整体趋势向好第41页
  (三) 国家政策的支持第41-42页
  (四) 高速时代的来临第42页
 四、挑战分析第42-45页
  (一) 各地对资源、市场、技术等争夺加剧第42页
  (二) 周边地区都在加强承接产业转移第42-43页
  (三) 经济过度依赖物质消耗第43页
  (四) 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第43-45页
第六章 和县新兴产业发展对策研究第45-50页
 一、加大新兴产业的投入第45-46页
  (一) 加大新兴产业投入的基本原则第45页
  (二) 加大新兴产业投入的政策建议第45-46页
 二、优化产业结构,做大产业集群第46-48页
  (一) 做大经济总量第46-47页
  (二)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47页
  (三) 加强产业集群建设第47页
  (四) 加强融入长三角、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第47-48页
 三、加强自己优势建设第48-50页
  (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48页
  (二) 优化政策环境第48-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致谢第53-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安徽省庐江县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
下一篇:安徽省城乡差距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