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17-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 ·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商业保险监管的理论研究 | 第21-33页 |
| ·商业保险监管的概念界定 | 第21-26页 |
| ·商业保险监管的定义 | 第21-22页 |
| ·商业保险监管的方式 | 第22-23页 |
| ·商业保险监管的机制 | 第23-26页 |
| ·商业保险监管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 ·政策目标与保险监管有效衔接 | 第27-30页 |
| ·商业保险监管政策目标的设定 | 第27-28页 |
| ·商业保险监管博弈对监管政策目标的影响 | 第28-30页 |
| ·本文应用的主要理论 | 第30-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广东商业保险监管机制现状 | 第33-46页 |
| ·广东商业保险发展概况 | 第33-37页 |
| ·广东商业保险的机构发展情况 | 第33-34页 |
| ·广东商业保险的业务发展情况 | 第34-35页 |
| ·广东商业保险主要存在问题 | 第35-37页 |
| ·广东商业保险现有监管机制现状 | 第37-45页 |
| ·广东保险监管的现有机制 | 第37-41页 |
| ·广东保险监管机制的总体绩效评价 | 第41-42页 |
| ·广东保险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42-44页 |
| ·广东保险监管机制问题的原因剖析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国内外商业保险监管机制的经验与启示 | 第46-56页 |
| ·国外商业保险监管机制的经验与借鉴 | 第46-52页 |
| ·美国: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目标的严格监管机制 | 第46-47页 |
| ·英国:基于目标性监管的混业监管机制 | 第47-49页 |
| ·日本:强调保险体系健康发展目标的行政主导监管机制 | 第49页 |
| ·金融危机后国际保险监管:强调宏观审慎目标的监管 | 第49-51页 |
| ·金融监管机制改革新方向:从功能性监管迈向目标监管 | 第51-52页 |
| ·我国其他省市的商业保险监管机制的经验借鉴 | 第52-54页 |
| ·香港:以偿付能力为中心目标的审慎宽松监管机制 | 第52页 |
| ·江苏:引入社会审计力量介入保险监管的尝试 | 第52-53页 |
| ·上海:强调诚信文化建设的四大监管机制 | 第53页 |
| ·北京:突出对保险公司高管的立体式监管 | 第53-54页 |
| ·对广东商业保险监管的几点启示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基于政策目标导向的广东商业保险监管机制设计 | 第56-66页 |
| ·广东商业保险监管机制设计的总体思路 | 第56页 |
| ·广东商业保险监管政策的目标体系 | 第56-58页 |
| ·商业保险监管政策的一般目标 | 第57-58页 |
| ·商业保险监管政策的具体目标 | 第58页 |
| ·基于政策目标导向的广东商业保险监管机制设计 | 第58-63页 |
| ·政策目标与监管机制的导向衔接关系 | 第58-60页 |
| ·偿付能力监管机制 | 第60-61页 |
| ·企业市场行为监管机制 | 第61页 |
| ·公司治理监管机制 | 第61-63页 |
| ·宏观审慎监管机制 | 第63页 |
| ·关于完善广东商业保险监管机制的建议 | 第63-66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研究结论 | 第66页 |
| 研究不足之处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附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