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选题的来源、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 ·选题的来源与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简要评价与展望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第2章 公共危机管理与公共危机机制 | 第18-29页 |
| ·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 | 第18-22页 |
| ·公共危机的定义 | 第18-19页 |
| ·公共危机的特征与类型 | 第19-20页 |
| ·公共危机管理的定义 | 第20-21页 |
| ·公共危机管理的类型 | 第21-22页 |
|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 第22-24页 |
|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定义 | 第22-23页 |
|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类型 | 第23-24页 |
| ·科学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意义 | 第24-28页 |
| ·及时准确的信息保障 | 第24-25页 |
| ·科学的决策保障 | 第25-26页 |
| ·有效地执行保障 | 第26-27页 |
| ·合理的社会心理调节机制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转型期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现状 | 第29-42页 |
| ·转型期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发展历程 | 第29-31页 |
| ·我国转型期社会现状分析 | 第29页 |
|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历程 | 第29-30页 |
|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建设的成就 | 第30-31页 |
|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特点与问题 | 第31-35页 |
| ·转型期我国公共危机的特征 | 第31-32页 |
| ·转型期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 ·转型期公共危机管理问题产生原因 | 第35-40页 |
| ·社会转型期制度不健全 | 第36-38页 |
| ·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利益分配不均衡 | 第38-39页 |
| ·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引起全球共振效应 | 第39-40页 |
| ·自然因素的不可控制性 | 第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第4章 创新和完善公共危机管理长效机制 | 第42-59页 |
| ·改造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机制 | 第42-47页 |
|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主导者 | 第43-45页 |
| ·非政府组织:公共危机管理的有效参与者 | 第45-46页 |
| ·社会民众:公共危机管理的参与者与监督者 | 第46-47页 |
| ·建立公共危机管理的全程机制 | 第47-52页 |
| ·危机前的预警机制 | 第48-49页 |
| ·危机中的应急机制 | 第49-51页 |
| ·危机善后机制 | 第51-52页 |
| ·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保障机制 | 第52-58页 |
| ·观念保障子系统 | 第52-53页 |
| ·资源保障子系统 | 第53-55页 |
| ·政策保障子系统 | 第55-56页 |
| ·法律保障子系统 | 第56-57页 |
| ·监督保障子系统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