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0-12页 |
·传统文化面临的危机 | 第10-11页 |
·三个层次的艰难转变 | 第11-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与论文的结构 | 第14-15页 |
2 张岱年先生“文化综合创新论”的发展历程 | 第15-19页 |
·早期的“文化综合创造”思想 | 第15-17页 |
·早期思想产生背景 | 第15页 |
·文化综合创造论的诞生 | 第15-17页 |
·80年代“文化综合创新”论的形成 | 第17-19页 |
·80年代文化热 | 第17页 |
·此阶段文化建设理论的主要成果 | 第17页 |
·何为文化的综合创新 | 第17-18页 |
·与文化综合创造的不同之处 | 第18-19页 |
3 文化综合创新论的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文化综合创新论”的三大理论基石 | 第19-22页 |
·辩证唯物论 | 第19-20页 |
·中国传统的辩证唯物论思想与人生哲学 | 第20-21页 |
·新实在论的逻辑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兼和”——张岱年哲学的精髓 | 第22-24页 |
·“兼和”思想的提出 | 第22页 |
·“兼和”思想的价值体现 | 第22-24页 |
4 文化发展的辩证法 | 第24-28页 |
·文化的发展是变革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 第24-25页 |
·中西文化差异是时代性差异与民族性差异的统一 | 第25页 |
·民族文化是交融性与独创性的统一 | 第25-26页 |
·文化是整体性和可分性的统一 | 第26-28页 |
5 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 第28-35页 |
·文化发展的一般特性 | 第28-32页 |
·文化发展有客观自在的规律性 | 第28-31页 |
·文化发展是一个不断创造流变的过程 | 第31-32页 |
·传统中国文化的规律性 | 第32-35页 |
·思想的相对自由,利于文化的发展并促使其呈现出异彩 | 第32-33页 |
·人的自觉的提高是文化发展的核心 | 第33页 |
·文化开放利于促进文化的繁荣与进步 | 第33-34页 |
·民族精神的发扬充盛是文化发展向前的不竭动力 | 第34-35页 |
6 新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 第35-43页 |
·确立一个主导思想,容许不同流派的存在 | 第35-36页 |
·新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新价值观和新思维方式的确立 | 第36-39页 |
·传统价值观的认知与变革 | 第36-39页 |
·传统思维方式的认知与变革 | 第39页 |
·当前文化形态中的一些问题 | 第39-43页 |
·工作方式的依旧——封建遗风中的家长制 | 第40页 |
·经济管理的落后——缺少民主传统 | 第40-41页 |
·民主法治的不足——缺乏法治传统 | 第41-42页 |
·对科学技术重视的气氛淡漠——社会对知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 第42-43页 |
7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