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酶制剂(酵素)论文

普鲁兰的发酵及改性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概述第13页
   ·普鲁兰的分子结构与理化性质第13-15页
   ·出芽短梗霉及其生物学特性第15页
   ·普鲁兰合成的机理第15-16页
   ·普鲁兰生产及相关影响因素第16-18页
   ·普鲁兰的应用研究第18-19页
   ·普鲁兰的化学改性及其应用第19页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和意义第19页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参考文献第20-23页
第二章 普鲁兰的发酵:碳源的选择第23-36页
   ·引言第23-24页
   ·材料与设备第24-25页
     ·实验材料第24页
     ·仪器设备第24-25页
   ·实验方法第25-26页
     ·微生物第25页
     ·甘薯淀粉水解物(HSPS)的制备第25页
     ·摇瓶种子培养基的制备第25页
     ·发酵培养基的制备第25页
     ·发酵第25页
     ·菌体形态的观察第25页
     ·普鲁兰的分离和纯化第25-26页
     ·分析方法第26页
   ·结果与分析第26-31页
     ·HSPS的DE值对普鲁兰发酵的影响第26-28页
     ·HSPS的浓度对普鲁兰发酵的影响第28页
     ·初始pH值对发酵的影响第28-29页
     ·发酵时间对发酵的影响第29-30页
     ·HSPS作为碳源的适宜性第30页
     ·普鲁兰的质量分析第30-31页
   ·本章主要结论第31页
 参考文献第31-36页
第三章 普鲁兰的发酵:氮源的选择第36-47页
   ·引言第36-37页
   ·材料与设备第37页
     ·实验材料第37页
     ·仪器设备第37页
   ·实验方法第37-38页
     ·微生物第37-38页
     ·HSPS的制备第38页
     ·种子培养基的制备第38页
     ·发酵培养基的制备第38页
     ·发酵第38页
     ·菌体形态的观察第38页
     ·普鲁兰的分离和纯化第38页
   ·结果与分析第38-43页
     ·不同氮源对普鲁兰、生物量和终点pH的影响第38-39页
     ·氮源浓度对普鲁兰、生物量和终点pH的影响第39-40页
     ·初始pH对普鲁兰、生物量和终点pH的影响第40-42页
     ·发酵时间对普鲁兰产量、生物量和终点pH的影响第42-43页
   ·本章主要结论第43页
 参考文献第43-47页
第四章 普鲁兰生产的下游处理技术第47-61页
   ·引言第47页
   ·材料与设备第47-48页
     ·实验材料第47-48页
     ·仪器设备第48页
   ·实验方法第48-49页
     ·微生物第48页
     ·HSPS的制备第48页
     ·种子培养基的制备第48页
     ·发酵培养基的制备第48页
     ·发酵第48页
     ·热处理第48-49页
     ·浓缩第49页
     ·脱色第49页
     ·检测方法第49页
   ·结果与分析第49-58页
     ·热处理第49-52页
     ·浓缩第52-53页
     ·脱色第53-55页
     ·普鲁兰产品的质量分析第55-58页
   ·本章主要结论第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第五章 麦芽三糖的研制第61-74页
   ·引言第61-62页
   ·材料与设备第62-63页
     ·实验材料第62页
     ·仪器设备第62-63页
   ·实验方法第63-65页
     ·生产工艺第63页
     ·微生物第63页
     ·HSPS的制备第63页
     ·种子培养基的制备第63页
     ·发酵培养基的制备第63页
     ·发酵第63页
     ·热处理第63-64页
     ·浓缩第64页
     ·乙醇沉淀第64页
     ·溶解第64页
     ·保温水解第64页
     ·灭酶第64-65页
     ·过滤第65页
     ·浓缩第65页
     ·乙醇沉淀第65页
     ·水解率测定第65页
     ·水解液糖分组成测定第65页
   ·结果与分析第65-72页
     ·时间对普鲁兰水解的影响第65-66页
     ·pH对普鲁兰水解的影响第66-67页
     ·温度对普鲁兰水解的影响第67-68页
     ·酶量对普鲁兰水解的影响第68页
     ·底物浓度对水解率的影响第68-69页
     ·膜过滤第69-70页
     ·乙醇体积对麦芽三糖回收率的影响第70-71页
     ·产品的理化特性分析第71-72页
   ·本章主要结论第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第六章 普鲁兰/丙烯酸甲酯的接枝共聚第74-85页
   ·引言第74页
   ·材料与设备第74-75页
     ·实验材料第74-75页
     ·仪器设备第75页
   ·实验方法第75-76页
     ·接枝共聚第75页
     ·共聚物的酸性降解第75页
     ·红外光谱第75-76页
     ·共聚物吸水率测定第76页
   ·结果与分析第76-82页
     ·共聚物的合成机制和性状第76-77页
     ·共聚物的结构分析第77-78页
     ·引发剂浓度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第78-79页
     ·单体浓度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第79-80页
     ·反应温度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第80-81页
     ·反应时间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第81-82页
     ·共聚物的吸水性能第82页
   ·本章主要结论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5页
主要结论第85-87页
展望第87-88页
论文创新点第88-89页
致谢第89-9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附16例报告)
下一篇:肺腺癌组织亚型、TTF-1及SPA表达与EGFR突变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