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营人民公社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1 七里营人民公社的建立 | 第13-27页 |
·七里营人民公社成立的背景 | 第13-18页 |
·社会背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第13-15页 |
·物质基础——20世纪50年代的七里营 | 第15-17页 |
·思想来源——中共领导人的构想 | 第17-18页 |
·七里营人民公社的成立与独特之处 | 第18-21页 |
·成立过程——从高级社到人民公社 | 第18-19页 |
·历史契机——毛泽东亲临视察新乡县七里营 | 第19-20页 |
·独特之处——第一个“人民公社” | 第20-21页 |
·人民公社制度在全国的推广 | 第21-27页 |
·毛泽东的鼓励 | 第21-23页 |
·排头兵的引领 | 第23-24页 |
·北戴河会议的推动 | 第24-27页 |
2 七里营人民公社制度 | 第27-42页 |
·组织制度 | 第27-31页 |
·生产制度 | 第31-34页 |
·财务制度 | 第34-37页 |
·分配制度 | 第37-39页 |
·福利制度 | 第39-42页 |
3 七里营人民公社存在的问题 | 第42-54页 |
·主观与客观背离 | 第42-48页 |
·主观上的设想与客观上的实践 | 第42-44页 |
·主观上的“社员”与客观上的“懒汉” | 第44-45页 |
·主观上的“大办运动”与客观上的“劳民伤财” | 第45-46页 |
·主观上的体制修补与客观上的政策反复 | 第46-48页 |
·产权分离 | 第48-49页 |
·生产资料占有与生产经营权分离 | 第48-49页 |
·生产单位与核算单位分离 | 第49页 |
·生产长期低迷 | 第49-52页 |
·“一平二调” | 第49-51页 |
·低水平的生产力 | 第51-52页 |
·福利拖垮公社 | 第52-54页 |
·超越现实的福利制度 | 第52页 |
·低水平的福利待遇 | 第52-54页 |
4 七里营人民公社的调整与废除 | 第54-62页 |
·公社制度的调整 | 第54-59页 |
·公社体制的弊病 | 第54-56页 |
·七里营的整风整社运动 | 第56-59页 |
·公社体制的废除 | 第59-62页 |
·公社干部的留恋不舍 | 第59-60页 |
·撤社建乡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