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历史城镇景观保护规划研究--以陕西武功镇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研究背景第11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研究目的第11页
     ·研究意义第11-12页
   ·研究依据第12页
     ·理论依据第12页
     ·现实依据第12页
     ·案例研究依据第12页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2-13页
     ·国外方面第12页
     ·国内方面第12-13页
   ·研究内容第13-14页
     ·历史城镇景观保护基础研究第13-14页
     ·自然环境景观保护规划第14页
     ·历史性节点保护规划第14页
     ·传统格局与风貌保护规划第14页
     ·非物质文化景观保护规划第14页
     ·案例研究第14页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14-16页
     ·研究方法第14-15页
     ·研究框架第15-16页
第二章 历史城镇景观保护解析第16-18页
   ·相关概念第16页
     ·历史地区第16页
     ·历史城区第16页
     ·历史文化名城第16页
     ·历史文化名镇第16页
     ·历史城镇第16页
   ·历史城镇景观的内涵第16-18页
第三章 历史城镇自然景观的保护第18-26页
   ·山水格局的保护第19-20页
     ·山水的自然价值第19页
     ·山水的文化意义第19页
     ·山水格局的保护策略第19-20页
   ·自然特色的天际线控制第20-23页
     ·城镇天际线的概念及意义第20-21页
     ·历史城镇天际线的自然特色第21页
     ·自然特色的天际线保护策略第21-23页
   ·彰显城镇特色的绿地系统规划第23-24页
     ·绿地系统对塑造城镇特色的作用第23页
     ·优化绿地生态格局,强化城镇自然特色第23页
     ·整合文化资源,体现城镇文化特色第23-24页
   ·古树名木的保护第24-26页
     ·古树名木的概念界定第24页
     ·古树名木的价值第24-25页
     ·古树名木的保护措施第25-26页
第四章 历史城镇的历史性节点景观保护第26-32页
   ·标志性景观建筑的保护第26-28页
     ·标志性景观建筑对于城镇景观的意义第26-27页
     ·标志性景观建筑的保护规划策略第27-28页
   ·重点文物古迹的保护第28-30页
     ·保护重点文物古迹的重要性第28-29页
     ·重点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策略第29-30页
   ·城镇“八景”的保护第30-32页
     ·“八景”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第30页
     ·“八景”的构成要素第30-31页
     ·历史城镇“八景”景观的保护第31-32页
第五章 历史城镇传统格局与风貌的保护第32-39页
   ·整体空间格局的保护第32-35页
     ·历史城镇整体空间格局的构成因素及特点第32-34页
     ·整体空间格局的保护规划策略第34-35页
   ·传统肌理的保护和延续第35-37页
     ·城镇肌理的内涵第35页
     ·城镇传统肌理的保护价值第35-36页
     ·传统肌理保护和延续的规划策略第36-37页
   ·建筑高度控制第37-39页
     ·历史城区建筑高度控制的必要性第37-38页
     ·建筑高度的规划控制策略第38-39页
第六章 历史城镇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保护第39-45页
   ·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内涵第39-42页
     ·非物质文化景观的概念第39-40页
     ·非物质文化景观的类型第40-42页
   ·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保护策略第42-43页
     ·保护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原生态第42页
     ·保护非物质文化景观的物质载体第42页
     ·保护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传承人和文化空间第42页
     ·通过宣传、教育及合理的开发促进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保护第42-4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第43-45页
第七章 陕西武功镇景观保护规划研究第45-59页
   ·武功镇概况第45页
     ·地理条件第45页
     ·历史文化第45页
   ·武功镇自然景观保护规划第45-48页
     ·山水格局保护第45-46页
     ·自然特色的天际线控制第46-47页
     ·绿地系统的保护性规划第47-48页
     ·古树名木保护第48页
   ·武功镇历史节点景观保护规划第48-53页
     ·标志性景观建筑保护第48-49页
     ·重点文物古迹保护第49-52页
     ·“武功八景”保护第52-53页
   ·武功镇传统格局与风貌保护规划第53-56页
     ·空间格局保护第53-54页
     ·传统肌理保护第54-55页
     ·建筑高度控制第55-56页
   ·武功镇非物质景观保护规划第56-59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状况第56页
     ·非物质文化景观保护第56-5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第57-59页
第八章 结论第59-61页
   ·研究结论第59-60页
     ·保护历史城镇的自然景观特色第59页
     ·保护历史城镇的历史性节点景观第59页
     ·保护历史城镇的传统格局与风貌第59页
     ·保护历史城镇的非物质文化景观第59-60页
     ·陕西武功镇景观保护规划第60页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致谢第64-65页
作者简介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棕地的生态恢复与景观再生设计研究
下一篇: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色彩应用研究--以肥城市龙山公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