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附图索引 | 第15-16页 |
附表索引 | 第16-17页 |
1 绪论 | 第17-27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7-22页 |
·选题背景 | 第17-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范围界定 | 第20-22页 |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2-2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2 政府规制理论基础 | 第27-33页 |
·公共利益规制理论及其主要观点 | 第27-28页 |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及其主要观点 | 第28-29页 |
·激励性规制理论-规制理论的新发展 | 第29-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自然垄断产业价格规制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33-49页 |
·自然垄断产业价格规制的内涵 | 第33-34页 |
·自然垄断产业价格规制的目标 | 第34-35页 |
·自然垄断产业的价格规制模式 | 第35-43页 |
·我国对自然垄断产业价格规制的研究 | 第43-47页 |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价格规制改革研究的文献回顾 | 第43-46页 |
·我国电力产业价格规制改革研究的文献回顾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我国电力产业价格规制改革现状及问题识别 | 第49-77页 |
·我国电力产业价格规制改革的历程 | 第49-59页 |
·计划经济下的严格规制时期(1949-1979年) | 第49-50页 |
·电价规制改革起步时期(1980-1984年) | 第50-51页 |
·基于成本的电价规制形成时期(1985-1995年) | 第51-53页 |
·电价规制改革调整时期(1996-2001年) | 第53-55页 |
·电价规制改革深化时期(2002年至今) | 第55-59页 |
·我国电力产业价格规制结构与模式的现状分析 | 第59-71页 |
·我国现行的电价体系 | 第59-61页 |
·我国电力产业的价格规制结构 | 第61-64页 |
·我国电力产业的价格规制模式 | 第64-71页 |
·我国电力产业价格规制的问题识别 | 第71-76页 |
·发、售电领域的价格形成缺乏市场化基础 | 第71-72页 |
·现行规制定价模式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 第72页 |
·利润基数的形成缺乏合理的衡量标准 | 第72-73页 |
·利润率的确定缺乏科学的计算方法 | 第73-74页 |
·缺乏对企业提高效率和改善经营绩效的激励 | 第74-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5 国外电价规制改革经验及我国电价规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 第77-97页 |
·国外发达国家电价规制改革的经验借鉴 | 第77-87页 |
·英国的电价规制及其改革 | 第77-81页 |
·美国的电价规制及其改革 | 第81-84页 |
·日本的电价规制及其改革 | 第84-86页 |
·国外发达国家电价规制改革的经验借鉴 | 第86-87页 |
·我国电力产业价格规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 第87-96页 |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发、售电领域的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 | 第87-88页 |
·逐步实现输、配电领域的激励性价格规制改革 | 第88-95页 |
·小结 | 第95-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6 回报率规制模式下我国输配电企业的有效投资问题研究 | 第97-121页 |
·A-J效应及分析 | 第97-99页 |
·输配电企业的投资实践和“有效投资”概念 | 第99-101页 |
·输配电企业的投资实践 | 第99-100页 |
·“有效投资”的概念 | 第100-101页 |
·回报率规制模式下我国输配电企业投资的单次博弈分析 | 第101-105页 |
·单次博弈基本模型构建 | 第102-103页 |
·单次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 第103-104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104-105页 |
·回报率规制模式下我国输配电企业投资的无限次重复博弈分析 | 第105-119页 |
·无限次重复博弈基本模型构建 | 第105-107页 |
·无约束条件下输配电企业投资的无限次重复博弈分析 | 第107-113页 |
·有约束条件下输配电企业投资的无限次重复博弈分析 | 第113-118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118-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7 我国输配电企业准许投资回报率水平的研究和测算 | 第121-151页 |
·准许投资回报率的内涵分析及计算方法 | 第121-122页 |
·我国输配电企业的准许资产负债率分析 | 第122-123页 |
·我国输配电企业的准许债务资本成本分析 | 第123-124页 |
·我国输配电企业准许权益资本成本分析和计算方法的选择 | 第124-133页 |
·我国输配电企业准许权益资本成本分析 | 第124页 |
·权益资本成本计算方法的分析和比较 | 第124-129页 |
·国外输配电企业常用权益资本成本计算方法的分析和启示 | 第129-130页 |
·我国输配电企业准许权益资本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 | 第130-133页 |
·我国输配电企业准许投资回报率水平的测算 | 第133-149页 |
·准许资产负债率的测算 | 第133-135页 |
·准许债务资本成本的测算 | 第135-137页 |
·准许权益资本成本的测算 | 第137-146页 |
·我国输配电企业准许投资回报率水平的测算 | 第146-149页 |
·小结 | 第149页 |
·本章小结 | 第149-151页 |
8 我国输配电企业的激励性价格规制改革研究 | 第151-177页 |
·价格规制中的不对称信息和多重委托-代理关系 | 第151-153页 |
·价格规制中的不对称信息问题 | 第151-152页 |
·价格规制中的多重委托-代理关系 | 第152-153页 |
·激励性价格规制-抽租和效率的基本权衡 | 第153-161页 |
·激励性价格规制的基本模型 | 第154-155页 |
·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抽租和效率问题 | 第155-156页 |
·不对称信息条件下抽租和效率的权衡 | 第156-159页 |
·不同规制模式的成本补偿规则、激励强度及其选择分析 | 第159-161页 |
·我国的转轨经济特征及其对激励性价格规制的影响分析 | 第161-170页 |
·公共资金的高成本及其对激励性规制的影响分析 | 第161-164页 |
·低效的成本审计制度对激励性规制的影响及解决途径 | 第164-166页 |
·存在规制收买条件下的激励性规制及相应策略 | 第166-170页 |
·我国输配电企业激励性价格规制的渐进式改革之路 | 第170-176页 |
·激励性规制改革初期我国输配电企业价格规制模式选择 | 第170-172页 |
·激励性规制改革中远期我国输配电企业价格规制模式选择 | 第172-176页 |
·本章小结 | 第176-177页 |
9 我国电力产业价格规制改革的配套措施 | 第177-183页 |
·推进电力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竞争性电力市场 | 第177页 |
·推进电力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第177-178页 |
·调整财税政策,进一步深化电力企业财税制度改革 | 第178-179页 |
·梳理煤电关系,进一步解决“市场煤”与“计划电”的矛盾 | 第179-180页 |
·制定科学的成本核算规则,建立和完善成本监督约束机制 | 第180-181页 |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电力法律法规体系 | 第181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183页 |
10 结论 | 第183-189页 |
·基本观点与研究结论 | 第183-186页 |
·主要贡献与创新点 | 第186-187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87-189页 |
参考文献 | 第189-195页 |
附录A | 第195-197页 |
附录B | 第197-199页 |
附录C | 第199-201页 |
作者简历 | 第201-20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2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