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舞弊治理效果--基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 1 导言 | 第10-16页 |
| ·研究背景、问题与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问题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目标、内容与论文框架 | 第12-13页 |
|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论文框架 | 第13页 |
| ·研究步骤、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研究步骤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小结 | 第15-16页 |
| 2 文献回顾与评述 | 第16-23页 |
| ·国外文献回顾与评述 | 第16-19页 |
| ·文献回顾 | 第16-19页 |
| ·文献评述 | 第19页 |
| ·国内文献回顾与评述 | 第19-22页 |
| ·文献回顾 | 第19-21页 |
| ·文献评述 | 第21-22页 |
| ·小结 | 第22-23页 |
| 3 独立董事制度与会计舞弊的理论透视 | 第23-33页 |
| ·独立董事制度的理论阐释及其演变 | 第23-25页 |
| ·独立董事的概念 | 第23-24页 |
| ·独立董事制度的理论阐释 | 第24页 |
| ·中外独立董事制度的演变 | 第24-25页 |
| ·会计舞弊相关概念及其理论解析 | 第25-30页 |
| ·会计舞弊的概念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 第25-28页 |
| ·会计舞弊的产生机理 | 第28-30页 |
| ·公司治理、独立董事、会计舞弊及其关系 | 第30-32页 |
| ·会计舞弊的治理依赖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 第30-31页 |
| ·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31页 |
| ·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理论上有利于治理会计舞弊 | 第31-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4 独立董事制度对会计舞弊治理效果的实证分析 | 第33-48页 |
| ·研究假设与变量设计 | 第33-37页 |
| ·研究假设 | 第33-36页 |
| ·变量设计 | 第36-37页 |
|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7-39页 |
| ·样本选择 | 第37-39页 |
| ·数据来源 | 第39页 |
| ·解释变量的统计检验 | 第39页 |
| ·研究方法与模型选择 | 第39-41页 |
| ·研究方法 | 第39页 |
| ·模型选择 | 第39-41页 |
| ·实证结果及其阐释 | 第41-45页 |
| ·实证结果 | 第41-42页 |
| ·实证结果的阐释 | 第42-45页 |
|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5-47页 |
| ·研究结论 | 第45页 |
| ·政策建议 | 第45-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5 总结与展望 | 第48-49页 |
| ·主要工作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48页 |
| ·研究局限性与改进建议 | 第48页 |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附录1:舞弊样本及配对样本表 | 第52-56页 |
| 附录2:SPSS 统计软件运行结果 | 第56-61页 |
| 作者简历 | 第61-62页 |
| 导师评语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