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1 前言 | 第15-45页 |
·药用植物抗菌活性研究概况 | 第15-22页 |
·抗菌药用植物的资源 | 第15-17页 |
·抗菌药用植物的物质基础 | 第17-19页 |
·药用植物抗菌活性的试验方法 | 第19-21页 |
·药用植物抗菌活性的评价 | 第21-22页 |
·药用植物抗氧化活性研究概况 | 第22-28页 |
·植物源抗氧化剂的分类 | 第22-23页 |
·抗氧化方法的介绍 | 第23-28页 |
·莳萝和莳萝子研究概况 | 第28-33页 |
·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28-30页 |
·营养成分的研究 | 第30页 |
·抗菌活性的研究 | 第30-31页 |
·降血脂活性的研究 | 第31-32页 |
·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 第32页 |
·其他生物活性的研究 | 第32-33页 |
·黄连和黄连花的研究概况 | 第33-43页 |
·黄连的道地产区 | 第34-36页 |
·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36-38页 |
·抗菌活性的研究 | 第38页 |
·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 第38页 |
·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 第38-39页 |
·其他生物活性的研究 | 第39-40页 |
·黄连栽培模式的研究 | 第40-42页 |
·湖北利川黄连的产业发展现状 | 第42-43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43-44页 |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44-45页 |
2 莳萝子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核盘菌活性研究 | 第45-66页 |
·引言 | 第45-47页 |
·实验材料 | 第47-48页 |
·试剂 | 第47-48页 |
·仪器 | 第48页 |
·植物材料 | 第48页 |
·供试真菌 | 第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53页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48-49页 |
·莳萝子挥发油的制备 | 第49页 |
·莳萝子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 第49页 |
·莳萝子挥发油体外抗核盘菌的试验 | 第49-51页 |
·莳萝子挥发油体内抗核盘菌的试验 | 第51页 |
·莳萝子挥发油抗核盘菌的小区试验 | 第51-52页 |
·数据分析 | 第52-53页 |
·实验结果 | 第53-63页 |
·莳萝子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的分析结果 | 第53-54页 |
·莳萝子挥发油体外抗核盘菌的试验结果 | 第54-57页 |
·莳萝子挥发油体内抗核盘菌的试验结果 | 第57-59页 |
·莳萝子挥发油抗核盘菌的小区试验结果 | 第59-63页 |
·讨论 | 第63-66页 |
3 莳萝子挥发油抗核盘菌作用机制研究 | 第66-78页 |
·引言 | 第66页 |
·实验材料 | 第66-67页 |
·试剂 | 第66-67页 |
·仪器 | 第67页 |
·植物材料 | 第67页 |
·供试真菌 | 第67页 |
·实验方法 | 第67-72页 |
·主要试剂和培养基配制 | 第67-68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莳萝子挥发油对核盘菌菌丝、菌核形态的影响 | 第68-69页 |
·莳萝子挥发油对核盘菌菌丝细胞膜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 | 第69页 |
·莳萝子发油对核盘菌线粒体中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69-70页 |
·莳萝子挥发油对核盘菌线粒体中苹果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70-71页 |
·葡萄糖诱导的细胞外液酸化试验 | 第71-72页 |
·数据分析 | 第72页 |
·实验结果 | 第72-77页 |
·莳萝子挥发油对核盘菌菌丝、菌核微观形态影响的试验结果 | 第72-73页 |
·莳萝子挥发油对核盘菌菌丝细胞膜麦角固醇含量影响的测定结果 | 第73-75页 |
·莳萝子挥发油对核盘菌线粒体中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影响的试验结果 | 第75页 |
·莳萝子挥发油对核盘菌线粒体中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影响的试验结果 | 第75-76页 |
·葡萄糖诱导的细胞外液酸化试验结果 | 第76-77页 |
·讨论 | 第77-78页 |
4 莳萝子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78-90页 |
·引言 | 第78-79页 |
·实验材料 | 第79页 |
·试剂 | 第79页 |
·仪器 | 第79页 |
·植物材料 | 第79页 |
·实验方法 | 第79-83页 |
·莳萝子提取物的制备 | 第79-80页 |
·莳萝子提取物总酚含量的测定 | 第80页 |
·莳萝子提取物体外抗氧化的试验 | 第80-82页 |
·莳萝子提取物体内抗氧化的试验 | 第82-83页 |
·数据分析 | 第83页 |
·实验结果 | 第83-88页 |
·莳萝子提取物总酚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83页 |
·莳萝子提取物体外抗氧化的试验结果 | 第83-86页 |
·莳萝子提取物体内抗氧化的试验结果 | 第86-88页 |
·讨论 | 第88-90页 |
5 黄连花提取物抗菌、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90-104页 |
·引言 | 第90-91页 |
·实验材料 | 第91-92页 |
·试剂 | 第91页 |
·仪器 | 第91页 |
·植物材料 | 第91-92页 |
·供试真菌 | 第92页 |
·实验方法 | 第92-95页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92页 |
·黄连花提取物的制备 | 第92页 |
·黄连花提取物体外抗菌的试验 | 第92-93页 |
·黄连花提取物总酚、总黄酮和总花青素含量的测定 | 第93-94页 |
·黄连花提取物体外抗氧化的试验 | 第94页 |
·黄连花提取物体内抗氧化的试验 | 第94-95页 |
·数据分析 | 第95页 |
·实验结果 | 第95-101页 |
·黄连花提取物体外抗菌的试验结果 | 第95-96页 |
·黄连花提取物总酚、总黄酮和总花青素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96-97页 |
·黄连花提取物体外抗氧化的试验结果 | 第97-100页 |
·黄连花提取物体内抗氧化的试验结果 | 第100-101页 |
·讨论 | 第101-104页 |
6 全文总结 | 第104-107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 | 第104-105页 |
·本论文创新点 | 第105页 |
·展望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2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 第126-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