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7页 |
·关于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 第12-14页 |
·关于产业结构软化 | 第14-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课题创新点及不足 | 第18-19页 |
第2章 产业结构软化相关理论 | 第19-28页 |
·产业结构软化的内涵 | 第19页 |
·产业结构软化的历史必然性 | 第19-22页 |
·生产力的发展为产业结构软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社会需求与消费结构的变化是产业结构软化的直接诱因 | 第21页 |
·经济水平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产业结构软化的基础 | 第21页 |
·知识经济是产业结构软化的必要前提 | 第21-22页 |
·制度、文化、资本与技术创新等是产业结构软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 第22页 |
·产业结构软化的特点 | 第22-24页 |
·产业结构软化的演进模式 | 第24-26页 |
·促进产业结构软化的战略性意义 | 第26-28页 |
第3章 成都产业结构软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8-40页 |
·结构软化指标 | 第28-34页 |
·软化度指标 | 第28-30页 |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差系数指标 | 第30-31页 |
·产业劳动生产率指标 | 第31-32页 |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指标 | 第32-34页 |
·要素软化指标 | 第34-37页 |
·劳动力素质类型指数指标 | 第34-35页 |
·科技活动人员密集度指标 | 第35-36页 |
·R&D投入占比指标 | 第36-37页 |
·生态软化指标 | 第37-40页 |
·单位GDP能耗指标 | 第37-38页 |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指标 | 第38-39页 |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产值比重指标 | 第39-40页 |
第4章 成都产业结构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40-48页 |
·成都结构软化方面 | 第40-43页 |
·第一产业基础薄弱 | 第41页 |
·第二产业支撑作用不足 | 第41-42页 |
·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 第42-43页 |
·成都要素软化方面 | 第43-46页 |
·R&D水平 | 第43-44页 |
·劳动力素质 | 第44-46页 |
·成都生态软化方面 | 第46-48页 |
第5章 成都产业结构软化的对策建议 | 第48-55页 |
·加快促进结构软化 | 第48-50页 |
·促进成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 第48-49页 |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 | 第49-50页 |
·有效促进要素软化 | 第50-52页 |
·促进技术创新 | 第50-51页 |
·重视人才储备 | 第51-52页 |
·努力促进生态软化 | 第52-53页 |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职能的作用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