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19页 |
1-1 选题的缘起 | 第13-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1-3-1 后发达国家 | 第15页 |
1-3-2 高等教育国际化 | 第15-17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展 | 第19-26页 |
2-1 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 | 第19-21页 |
2-1-1 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 第19-20页 |
2-1-2 政治因素的驱动 | 第20页 |
2-1-3 经济因素的推动 | 第20-21页 |
2-1-4 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 | 第21页 |
2-2 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类型 | 第21-24页 |
2-2-1 按国家需求划分 | 第21-23页 |
2-2-2 按知识的流动方向划分 | 第23-24页 |
2-3 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 | 第24-25页 |
2-3-1 活动策略 | 第24页 |
2-3-2 组织策略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依附发展: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困境 | 第26-35页 |
3-1 依附理论简介 | 第26-27页 |
3-1-1 依附理论 | 第26页 |
3-1-2 代表人物及理论观点 | 第26-27页 |
3-2 阿特巴赫的教育依附理论 | 第27-29页 |
3-2-1 阿特巴赫的教育依附理论 | 第27-28页 |
3-2-2 阿特巴赫教育依附理论的不足 | 第28-29页 |
3-3 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依附发展 | 第29-34页 |
3-3-1 学生及人才流动的单向性 | 第30-32页 |
3-3-2 中心—边缘:科研水平的巨大差距 | 第32-33页 |
3-3-3 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不平等 | 第33页 |
3-3-4 中心—边缘:欧洲语言的国际化地位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案例研究 | 第35-47页 |
4-1 泰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 | 第35-41页 |
4-1-1 泰国高等教育概况 | 第35页 |
4-1-2 泰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 | 第35-41页 |
4-2 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 | 第41-45页 |
4-2-1 马来西亚高等教育概况 | 第41页 |
4-2-2 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 | 第41-45页 |
4-3 两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比较 | 第45-46页 |
4-3-1 相同之处 | 第45-46页 |
4-3-2 不同之处 | 第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比较与借鉴: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启示 | 第47-57页 |
5-1 走出依附: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教训与经验 | 第47-50页 |
5-1-1 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教训 | 第47-48页 |
5-1-2 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验 | 第48-50页 |
5-2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展与问题 | 第50-54页 |
5-2-1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展 | 第50-52页 |
5-2-2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 第52-54页 |
5-3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建议 | 第54-56页 |
5-3-1 政府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引导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 第54页 |
5-3-2 加强国际合作,发展优势学科和专业的国际拓展能力 | 第54页 |
5-3-3 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本土化发展 | 第54页 |
5-3-4 发挥地缘优势,以经济文化发展带动高等教育国际化 | 第54-55页 |
5-3-5 推广汉语,提高汉语的国际影响力 | 第55页 |
5-3-6 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 第55-56页 |
5-4 结语 | 第56-57页 |
附录一:清华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 | 第57-61页 |
附录二:山东大学国际化实践(2005-2006年度统计为例) | 第61-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