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

多车道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出口分流区优化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2页
        1.1.1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严峻性第9页
        1.1.2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出口路段事故频发第9-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出口分流区交通事故研究第12-13页
        1.2.2 指路标志第13-14页
        1.2.3 出口分流区驾驶行为第14页
        1.2.4 减速车道第14-15页
        1.2.5 研究现状分析第15-16页
    1.3 研究目的第16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6页
    1.5 研究的关键技术路线第16-17页
    1.6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二章 多车道高速公路出口分流区特点与事故因素分析第18-24页
    2.1 高速公路出口分流区范围的确定第18页
    2.2 多车道高速公路出口分流区特点第18-19页
    2.3 研究路段的事故数据分析第19-22页
        2.3.1 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第19-21页
        2.3.2 美国佛罗里达州高速公路第21-22页
    2.4 事故发生原因与研究路段的关系第22-23页
    2.5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多车道高速公路出口分流区车辆运行状况调查第24-28页
    3.1 调查目的及内容第24页
        3.1.1 调查目的第24页
        3.1.2 调查内容第24页
    3.2 调查地点及实验仪器第24-25页
        3.2.1 调查地点第24-25页
        3.2.2 实验仪器第25页
    3.3 数据样本量及实验方案第25-26页
        3.3.1 样本量第25-26页
        3.3.2 实验方案第26页
    3.4 调查小结第26-28页
第四章 多车道高速公路指路标志前置距离优化设计第28-36页
    4.1 元胞自动机的定义及构成第28页
    4.2 简单交通流元胞自动机第28-30页
        4.2.1 NaSch模型第29页
        4.2.2 双车道及多车道CA模型第29-30页
    4.3 构建强制性换道元胞自动机模型第30-33页
        4.3.1 模型运行基本规则第30-31页
        4.3.2 模型中的相关车道参数的取值第31-32页
        4.3.3 变道所需路程第32-33页
    4.4 指路标志前置距离优化方案设计第33-35页
        4.4.1 指路标志距离优化第33-34页
        4.4.2 AGS-LLA优化方案第34-35页
        4.4.3 最终优化设计方案第35页
        4.4.4 国内现行规范方案第35页
    4.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五章 多车道高速公路减速车道优化设计第36-48页
    5.1 多车道高速公路减速车道第36-37页
        5.1.1 减速车道形式第36页
        5.1.2 减速车道长度第36-37页
    5.2 减速车道长度与影响因素第37页
    5.3 基于二次减速理论的减速车道长度计算第37-46页
        5.3.1 各国规范中对减速车道设计值的规定第38页
        5.3.2 减速车道端点的车速确定第38-40页
        5.3.3 二次减速理论中的减速度确定第40-41页
        5.3.4 减速车道长度的计算模型第41-46页
    5.4 与我国现行《规范》比较第46-47页
    5.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六章 优化方案的验证第48-56页
    6.1 优化方案的验证方法第48-50页
        6.1.1 试验方法第48页
        6.1.2 试验设计第48-49页
        6.1.3 试验仪器第49-50页
    6.2 试验参数的选取及指标断定第50-51页
    6.3 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第51-55页
        6.3.1 行驶轨迹第51-53页
        6.3.2 加减速度第53-55页
    6.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56-58页
    7.1 主要研究结论第56-57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57页
    7.3 进一步研究设想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62页
附表一 沪宁高速江苏段主线车速记录表第62-64页
附表二 沪宁高速江苏段部分减速车道分流点速度记录表第64-66页
附表三 沪宁高速江苏段部分减速车道分流鼻速度记录表第66-68页
附录 多车道高速公路出口段模拟换道程序第68-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并列运行变压器自动调压控制器技术
下一篇: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研究--以解散原因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