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5-8页 |
一 我国工程伦理的研究现状 | 第5-6页 |
二、为什么研究美国工程伦理的历史 | 第6-8页 |
第一章 前工程伦理时期 | 第8-13页 |
一 结合军校培养工程师的法国模式 | 第8-10页 |
二 具有理工特征的英国模式 | 第10页 |
三 其他模式 | 第10-13页 |
第二章 工程伦理的孕育时期 | 第13-19页 |
一 工程社团伦理章程的出现与发展 | 第13-15页 |
二 工程事故促进了工程伦理建制化的产生 | 第15-19页 |
第三章 工程伦理的建制化时期 | 第19-28页 |
一 职业注册制度 | 第19-20页 |
二 工程教育中的鉴定制度 | 第20-22页 |
三 工程社团伦理章程的完善 | 第22-24页 |
四 工程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 第24-26页 |
五 其他国家的历史与现状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我国工程伦理事业急待解决的三大问题 | 第28-33页 |
一 完善和规范我国工程社团伦理章程 | 第28-29页 |
二 工程伦理的教育和工程专业认证 | 第29-31页 |
三 建立和完善注册工程师制度 | 第3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中文文献 | 第33-34页 |
英文文献 | 第34-35页 |
后记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