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1 引言 | 第10-14页 |
·国内外茶叶生产概况 | 第10-11页 |
·我省茶叶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1-12页 |
·选题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2-14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3-14页 |
·NaHSO_3对茶叶产量的影响 | 第13页 |
·NaHSO_3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 第13页 |
·NaHSO_3对茶树抗冻性的影响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NaHSO_3在我国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 第14-16页 |
·提高作物产量 | 第14-15页 |
·改善作物和水果品质 | 第15-16页 |
·NaHSO_3使用浓度和时间 | 第16页 |
·NaHSO_3的作用机制 | 第16-22页 |
·作为硫肥 | 第16-17页 |
·对光呼吸的影响 | 第17-18页 |
·对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 | 第18-19页 |
·对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19页 |
·对光合磷酸化的影响 | 第19-20页 |
·对电子传递的影响 | 第20-21页 |
·对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 | 第21页 |
·对植物抗寒性能的影响 | 第21-22页 |
·茶树光合作用 | 第22-24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供试材料与处理方法 | 第24-25页 |
·芽长与芽重的测定 | 第25页 |
·茶叶内含物的测定 | 第25页 |
·叶片气体交换参数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 第25-26页 |
·叶片CO_2响应曲线测定 | 第26页 |
·抗冻性测定 | 第26-27页 |
·脂质过氧化程度测定 | 第27页 |
·SOD活性测定 | 第27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7-38页 |
·NaHSO_3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27-30页 |
·不同浓度NaHSO_3对茶芽生长的影响 | 第27-28页 |
·不同浓度NaHSO_3对茶叶芽重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不同浓度NaHSO_3对茶多酚类含量的影响 | 第29页 |
·不同浓度NaHSO_3对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不同浓度NaHSO_3对水浸出物含量的影响 | 第30页 |
·NaHSO_3对茶树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 第30-33页 |
·NaHSO_3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NaHSO_3对茶树叶片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的影响 | 第31页 |
·NaHSO_3对茶树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31-32页 |
·NaHSO_3对茶树叶片CO_2响应曲线的影响 | 第32-33页 |
·NaHSO_3对茶树抗冻性的影响 | 第33-37页 |
·NaHSO_3对茶芽与茶树叶片抗冻性的影响 | 第33页 |
·NaHSO_3对茶芽受冻后恢复生长的影响 | 第33-35页 |
·NaHSO_3对茶叶受冻后电导率的影响 | 第35页 |
·NaHSO_3对茶叶越冬叶片非光化学猝灭暗驰豫荧光动力学的影响 | 第35-36页 |
·NaHSO_3对茶叶中MDA和SOD的影响 | 第36-37页 |
·NaHSO_3与茶树"早发灵"某些生理效应比较 | 第37-38页 |
·NaHSO_3与茶树早发灵对茶芽生长、光合参数的影响比较 | 第37-38页 |
·NaHSO_3与茶树早发灵对茶树内含成份的影响比较 | 第38页 |
5 讨论 | 第38-41页 |
·NaHSO_3提高茶叶产量并改善茶叶品质 | 第39页 |
·NaHSO_3提高光合速率与提高羧化效率有关 | 第39-40页 |
·NaHSO_3与增强茶树抗冻性的关系 | 第40-41页 |
6 总结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在读硕士生期间发表或接受的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