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我国夏茶品质特点及品质改良技术 | 第11-14页 |
·夏季绿茶品质的一般特点 | 第12页 |
·夏季绿茶品质较差的原因分析 | 第12-13页 |
·绿茶滋味构成特征及生化基础 | 第12页 |
·夏季绿茶品质较差的原因 | 第12-13页 |
·目前夏季绿茶品质改进的措施 | 第13-14页 |
·提高夏茶品质的栽培技术 | 第13页 |
·提高夏茶品质的加工技术 | 第13-14页 |
·酶对茶叶加工的影响 | 第14-20页 |
·内源酶与茶叶品质形成 | 第14页 |
·外源酶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 | 第14-20页 |
·多酚氧化酶 | 第15-16页 |
·单宁酶 | 第16-17页 |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 第17-18页 |
·蛋白酶 | 第18-19页 |
·其它酶类 | 第19-20页 |
·外源酶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前景 | 第20页 |
·本试验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试验材料 | 第21-22页 |
·烘青绿茶 | 第21页 |
·试剂(外源酶) | 第21页 |
·主要设备与仪器 | 第21-22页 |
·茶叶加工过程所需要的设备 | 第21页 |
·分析仪器 | 第21-22页 |
·试验与分析方法 | 第22-24页 |
·茶样的制作 | 第22页 |
·理化分析 | 第22-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45页 |
·木瓜蛋白酶 | 第24-29页 |
·不同浓度酶制剂处理与不同揉捻时间下茶样中茶多酚总量和氨基酸总量的变化 | 第24-26页 |
·茶样中茶多酚总量的变化 | 第24页 |
·茶样中氨基酸总量的变化 | 第24-25页 |
·氨基酸组分的变化 | 第25-26页 |
·不同嫩度鲜叶经木瓜蛋白酶处理后茶样中品质成分的变化 | 第26-28页 |
·茶多酚总量的变化 | 第26-27页 |
·氨基酸总量的变化 | 第27页 |
·氨基酸组分的比较 | 第27-28页 |
·木瓜蛋白酶作用效果小结 | 第28-29页 |
·单宁酶 | 第29-34页 |
·不同浓度酶制剂处理与不同揉捻时间下茶样中茶多酚总量和氨基酸总量的变化 | 第29-30页 |
·茶样中茶多酚总量的变化 | 第29-30页 |
·茶样中氨基酸总量的变化 | 第30页 |
·单宁酶对茶样中儿茶素组分的影响 | 第30-33页 |
·不同浓度和不同揉捻时间时茶样中儿茶素组分的变化 | 第30-32页 |
·不同嫩度原料时单宁酶作用效果比较 | 第32-33页 |
·单宁酶作用效果小结 | 第33-34页 |
·纤维素酶 | 第34-41页 |
·不同浓度酶制剂处理与不同揉捻时间下茶样中茶多酚总量和氨基酸总量的变化 | 第34-37页 |
·茶样中茶多酚总量的变化 | 第34页 |
·茶样中氨基酸总量的变化 | 第34-35页 |
·氨基酸组分的变化 | 第35-37页 |
·不同嫩度鲜叶经酶处理后茶样中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变化比较 | 第37-40页 |
·茶多酚总量 | 第37-38页 |
·氨基酸总量 | 第38页 |
·氨基酸组分 | 第38-40页 |
·水浸出物的变化 | 第40页 |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第40-41页 |
·纤维素酶作用效果小结 | 第41页 |
·木瓜蛋白酶,单宁酶和纤维素酶对氨基酸作用效果比较 | 第41-45页 |
·不同酶制剂、揉捻时间和酶浓度对氨基酸总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揉捻时间对氨基酸总量的影响 | 第42页 |
·不同酶制剂对氨基酸总量的影响 | 第42页 |
·氨基酸组分变化的比较 | 第42-44页 |
·木瓜蛋白酶,单宁酶和纤维素酶对氨基酸作用效果小结 | 第44-45页 |
4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附录 1:缩略词表 | 第51-52页 |
附录 2:图表索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