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 第1-10页 |
第1章 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基本状况 | 第10-16页 |
·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 | 第10-14页 |
·城乡差距 | 第10-11页 |
·地区差距 | 第11-12页 |
·行业差距 | 第12-13页 |
·阶层差距 | 第13-14页 |
·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基本程度 | 第14-16页 |
·界定“贫富差距”和“两级分化”的含义 | 第14页 |
·现阶段我国的贫富差距还不易简单的称之为两级分化 | 第14-16页 |
第2章 当前我国缩小贫富差距的必要性 | 第16-22页 |
·贫富差距悬殊不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 第16-18页 |
·两级分化是资本主义的特点 | 第16-17页 |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 第17-18页 |
·贫富差距过大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18-22页 |
·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需要缩小贫富差距 | 第18-19页 |
·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需要缩小贫富差距 | 第19页 |
·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需要缩小贫富差距 | 第19-20页 |
·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需要缩小贫富差距 | 第20-22页 |
第3章 当前我国产生贫富差距的原因 | 第22-29页 |
·体制性因素 | 第22-24页 |
·制度性因素 | 第24-26页 |
·政策性因素 | 第26-27页 |
·自然和历史因素 | 第27-28页 |
·个人因素 | 第28-29页 |
第4章 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对策选择 | 第29-39页 |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缩小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根本途径 | 第29-31页 |
·大力发展生产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 | 第29-30页 |
·大力发展生产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 | 第30-31页 |
·大力发展生产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地区发展 | 第31页 |
·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缩小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体制保障 | 第31-33页 |
·坚持和完善基本分配制度 | 第31-32页 |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 第32-33页 |
·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 第33页 |
·政府对收入分配的有效调节是缩小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主导力量 | 第33-35页 |
·加强税收调节 | 第33-34页 |
·增强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 | 第34页 |
·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 第34-35页 |
·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是缩小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关键环节 | 第35-39页 |
·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体制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前提 | 第35-36页 |
·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保障 | 第36-37页 |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 | 第37页 |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注释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