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火灾烟气流动性状预测及应用软件开发
1 第一章 项目研究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7页 |
1.1 研究火灾烟气流动的预测方法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5页 |
1.2.1 实尺寸实体实验研究 | 第10-11页 |
1.2.2 缩小比例模拟实验研究 | 第11页 |
1.2.3 计算机动态模拟研究 | 第11-15页 |
1.3 本文理论模型简介 | 第15-17页 |
2 第二章 烟气流动的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17-43页 |
2.1 烟气流动解析 | 第17-29页 |
2.1.1 建立换气回路接续矩阵 | 第17-19页 |
2.1.2 建立闭环矩阵 | 第19-20页 |
2.1.3 房间质量平衡关系式 | 第20-22页 |
2.1.4 环路压力平衡关系式 | 第22-24页 |
2.1.5 开口质量流量和开口压差关系式: | 第24-29页 |
2.2 室温解析 | 第29-35页 |
2.2.1 房间的热平衡式 | 第29-34页 |
2.2.2 室温解析 | 第34-35页 |
2.3 维护结构传热解析 | 第35-43页 |
2.3.1 基本计算公式 | 第35-36页 |
2.3.2 离散化方程式 | 第36-40页 |
2.4 烟气浓度和CO2浓度求解 | 第40-41页 |
2.4.1 烟浓度计算 | 第41页 |
2.4.2 CO2浓度求解 | 第41-43页 |
3 第三章 烟流性状预测软件程序的编制 | 第43-66页 |
3.1 程序主界面的功能、外形介绍 | 第44-46页 |
3.1.1 输入输出框 | 第44页 |
3.1.2 菜单 | 第44-46页 |
3.2 输入界面的功能、外形介绍 | 第46-58页 |
3.2.1 新输入初始数据导引界面 | 第47页 |
3.2.2 控制数据修改、输入界面 | 第47-49页 |
3.2.3 房间数据输入、修改界面 | 第49-51页 |
3.2.4 开口数据输入、修改界面 | 第51-53页 |
3.2.5 风机特性参数输入、修改界面 | 第53页 |
3.2.6 透过辐射开口数据输入、修改界面 | 第53-55页 |
3.2.7 壁体数据输入、修改界面 | 第55-57页 |
3.2.8 壁体材料热物性输入、修改界面 | 第57-58页 |
3.3 计算程序介绍 | 第58-60页 |
3.3.1 计算程序的子程序介绍 | 第58-59页 |
3.3.2 计算主程序流程框图 | 第59-60页 |
3.4 输出界面的功能、外形介绍 | 第60-66页 |
3.4.1 数据查询界面 | 第61-63页 |
3.4.2 数据统计分析界面 | 第63-66页 |
4 第四章 实例计算 | 第66-90页 |
4.1 火灾实例的数据介绍 | 第66-70页 |
4.1.1 建筑物结构 | 第66-67页 |
4.1.2 开口的开闭情况 | 第67页 |
4.1.3 室外气象条件 | 第67页 |
4.1.4 火源条件 | 第67页 |
4.1.5 避难室和休息室假定 | 第67-68页 |
4.1.6 排烟加压 | 第68页 |
4.1.7 换气回路网络 | 第68页 |
4.1.8 壁体参数 | 第68-69页 |
4.1.9 透过辐射开口 | 第69-70页 |
4.2 计算结果数据图 | 第70-89页 |
4.2.1 房间数据曲线图 | 第70-82页 |
4.2.3 墙壁数据曲线图 | 第82-87页 |
4.2.4 日本资料的着火室数据曲线图 | 第87-89页 |
4.3 对比分析 | 第89-90页 |
5 第五章 结论和进一步完善方向 | 第90-93页 |
5.1.1 结论 | 第90-91页 |
5.1.2 进一步完善方向 | 第91-93页 |
6 致谢 | 第93-94页 |
7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