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管理
内容摘要 | 第1-7页 |
第一章 偿付能力与风险 | 第7-15页 |
第一节 偿付能力概述 | 第7-8页 |
一、 偿付能力的一般概念 | 第7页 |
二、 保险企业偿付能力的概念 | 第7-8页 |
第二节 偿付能力的经济内容 | 第8-11页 |
一、 企业的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 | 第8-9页 |
二、 一般企业偿付能力的经济内容 | 第9-10页 |
三、 保险企业偿付能力的经济内容 | 第10-11页 |
第三节 保险企业偿付能力的风险特征 | 第11-15页 |
一、 政治风险 | 第11页 |
二、 经济风险 | 第11-12页 |
三、 经营风险 | 第12-15页 |
第二章 保险企业偿付能力管理概述 | 第15-22页 |
第一节 偿付能力管理的含义和形式 | 第15-18页 |
一、 偿付能力管理的含义 | 第15页 |
二、 偿付能力管理的形式 | 第15-18页 |
第二节 偿付能力管理的必要性 | 第18-20页 |
第三节 偿付能力管理的意义 | 第20-22页 |
一、 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功能 | 第20页 |
二、 保险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 第20-21页 |
三、 促进经济增长 | 第21页 |
四、 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偿付能力管理的内容(一) | 第22-36页 |
第一节 核保风险 | 第22-26页 |
一、 保险条款 | 第22-23页 |
二、 保险费率 | 第23-24页 |
三、 核保风险管理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再保险风险 | 第26-30页 |
一、 再保险的概念 | 第26页 |
二、 再保险的作用 | 第26-27页 |
三、 再保险风险的管理 | 第27-30页 |
第三节 保险理赔风险 | 第30-32页 |
一、 理赔风险对偿付能力的影响 | 第30页 |
二、 理赔风险管理的要点 | 第30-32页 |
第四节 保险准备金 | 第32-36页 |
一、 保险准备金的概念 | 第32页 |
二、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未决赔款准备金 | 第32-33页 |
三、 保险保障基金 | 第33页 |
四、 保险准备金的风险控制 | 第33-36页 |
第四章 偿付能力管理的内容(二) | 第36-54页 |
第一节 资本充足性 | 第36-40页 |
一、 注册资本金 | 第36-37页 |
二、 资本公积金 | 第37-38页 |
三、 公积金 | 第38页 |
四、 资本充足性的管理 | 第38-40页 |
第二节 保险资金运用 | 第40-44页 |
一、 保险资金运用的可行性及意义 | 第40-41页 |
二、 保险资金运用的原则 | 第41-42页 |
三、 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的管理 | 第42-44页 |
第三节 资产管理 | 第44-48页 |
一、 固定资产 | 第44-45页 |
二、 流动资产 | 第45-48页 |
第四节 最低偿付能力额度 | 第48-54页 |
一、 最低偿付能力监管模式的演变 | 第48-49页 |
二、 英国法律对保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的规定 | 第49-52页 |
三、 香港法律对保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的规定 | 第52页 |
四、 我国法律对保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的规定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必须健全我国保险企业偿付能力管理 | 第54-62页 |
第一节 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 第54-56页 |
一、 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 | 第54-56页 |
二、 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趋势 | 第56页 |
第二节 我国保险企业偿付能力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56-57页 |
一、 保险企业经营尚不规范 | 第56-57页 |
二、 保险监管方式和措施滞后 | 第57页 |
第三节 加强偿付能力管理的可行性 | 第57-58页 |
一、 法律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 | 第57页 |
二、 专职监管部门已经设立 | 第57-58页 |
三、 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正在转变 | 第58页 |
四、 与国际惯例接轨带来了有利条件 | 第58页 |
第四节 实现保险企业偿付能力管理的方略 | 第58-62页 |
一、 加强政府和社会的监管 | 第58-60页 |
二、 完善保险企业自身对偿付能力的管理 | 第60-6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后记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