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11-12页 |
1 前言 | 第12-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运动性心肌微损伤的发生机制 | 第13-16页 |
·心肌的缺血缺氧改变 | 第13页 |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 | 第13页 |
·普通心肌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 | 第13-14页 |
·心脏传导系统显微结构的改变 | 第14-15页 |
·心肌细胞调亡的发生 | 第15-16页 |
·心脏缝隙连接与心肌损伤和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 第16-25页 |
·缝隙连接的组成结构和在心脏中的分布 | 第16-18页 |
·心脏缝隙连接的功能 | 第18-19页 |
·心脏缝隙连接的调节因素 | 第19-20页 |
·心肌微损伤与缝隙连接 | 第20-21页 |
·心律失常与心肌缝隙连接及其连接蛋白的关系 | 第21-24页 |
·缝隙连接与先天性心脏病 | 第24-25页 |
·小结与展望 | 第25页 |
3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25-31页 |
·实验设计 | 第25-27页 |
·实验对象 | 第25页 |
·实验方案 | 第25-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31页 |
·大鼠心肌取材及心系数的获取 | 第27页 |
·SAN和AJA的HE和Masson三色染色 | 第27-28页 |
·SAN和AJA石蜡切片的Cx40、Cx4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第28页 |
·免疫组织化学图像的采集和分析 | 第28-30页 |
·实验主要使用的仪器 | 第30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30-31页 |
4 实验结果 | 第31-49页 |
·大鼠心脏的大体形态观察 | 第31页 |
·心系数的变化 | 第31页 |
·各组大鼠SAN和AJA组织形态的光镜观察 | 第31-34页 |
·各组大鼠SAN组纵形态的光镜观察 | 第32-33页 |
·各组大鼠AJA组织形态的光镜观察 | 第33-34页 |
·各组大鼠SAN和AJA Cx45、Cx40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 第34-37页 |
·各组大鼠SAN Cx45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 第34页 |
·各组大鼠SAN Cx40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 第34-35页 |
·各组大鼠AJA Cx45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 第35-36页 |
·各组大鼠AJA Cx40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 第36-37页 |
·各组大鼠SAN和AJA Cx45、Cx40的免疫组化染色IOD值分析 | 第37-49页 |
·力竭运动后各组大鼠SAN和AJA Cx40的IOD值变化 | 第37-41页 |
·力竭运动后各组大鼠SAN和AJA Cx45的IOD值变化 | 第41-45页 |
·Cx45与Cx40的IOD值在各组大鼠SAN和AJA变化的比较 | 第45-49页 |
5 分析与讨论 | 第49-59页 |
·实验模型的确立和目标因子的选择 | 第49-51页 |
·实验模型的确立 | 第49-50页 |
·目标因子的选择 | 第50-51页 |
·目标因子改变的时相性选择依据 | 第51页 |
·力竭运动后大鼠心系数和SAN、AJA组织结构变化的分析 | 第51-53页 |
·大鼠心系数变化的分析 | 第51-52页 |
·力竭运动后大鼠SAN和AJA组织形态改变的分析与讨论 | 第52-53页 |
·力竭运动后SAN和AJA Cx45、Cx40表达的特点与规律比较 | 第53-55页 |
·力竭运动后SAN和AJA Cx40表达的特点与规律比较 | 第53-54页 |
·力竭运动后SAN利AJA Cx45表达的变化特点与规律比较 | 第54页 |
·力竭运动后SAN和AJA Cx45与Cx40表达变化的规律比较 | 第54-55页 |
·力竭运动后SAN和AJA Cx45、Cx40表达变化的可能机制 | 第55-56页 |
·力竭运动后SAN和AJA中Cx45、Cx40表达的变化在运动性心肌微损伤和心律失常发生中的意义 | 第56-59页 |
6 结论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附录 | 第69-70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