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47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5页 |
·二芳烯基乙类化合物作为光存储介质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二芳烯基乙类化合物作为分子开关器件的研究进展 | 第17-40页 |
·有机电子学 | 第40-45页 |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 第40-41页 |
·有机 OLED 器件的发光机理 | 第41-43页 |
·有机 OLED 器件的基本结构及常用材料 | 第43-45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45-47页 |
第2章 光控载流子开关分子的设计与合成 | 第47-73页 |
·本章引论 | 第47-49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49-50页 |
·主要试剂 | 第49-50页 |
·仪器 | 第50页 |
·光控载流子开关分子的设计 | 第50-53页 |
·吸收波长 | 第50-51页 |
·光响应速度 | 第51页 |
·电离能 | 第51-53页 |
·光控载流子开关分子的合成 | 第53-66页 |
·溶剂的精制 | 第53-54页 |
·四氢呋喃的精制 | 第53页 |
·乙醚的精制 | 第53-54页 |
·氯代正丁烷的精制 | 第54页 |
·正己烷的精制 | 第54页 |
·1,2-双(2,5-二甲基噻吩-3-基)全氟环戊烯的合成 | 第54-56页 |
·1,2-双(2-甲基-5-R-噻吩-3-基)全氟环戊烯的合成 | 第56-60页 |
·1,2-双(2-甲基-5-(4-R-苯基)噻吩-3-基)全氟环戊烯的合成 | 第60-64页 |
·苯环取代的不对称二芳基乙烯化合物 | 第64-66页 |
·合成方法的总结与讨论 | 第66-67页 |
·光控载流子开关分子的光化学性质研究 | 第67-71页 |
·溶液中的光致变色 | 第67-69页 |
·PMMA 薄膜中的光致变色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3章 光控载流子开关的设计与应用 | 第73-104页 |
·本章引论 | 第73-74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74-75页 |
·主要试剂 | 第74-75页 |
·仪器 | 第75页 |
·二芳基乙烯化合物两种状态能级的测定 | 第75-80页 |
·二芳基乙烯化合物循环伏安曲线的测定 | 第77-79页 |
·溶液的配置 | 第77页 |
·循环伏安的操作 | 第77-78页 |
·循环伏安曲线 | 第78-79页 |
·二芳基乙烯化合物两种状态的能级 | 第79-80页 |
·二芳基乙烯化合物半导体性质的研究 | 第80-95页 |
·设计原理 | 第80-83页 |
·膜片的制作 | 第83-86页 |
·基片清洗 | 第84页 |
·真空蒸镀 | 第84-85页 |
·双源掺杂蒸发蒸镀 | 第85-86页 |
·器件的结构与测试结果 | 第86-95页 |
·单层有机半导体器件的研究 | 第87-89页 |
·双层有机半导体器件的研究 | 第89-92页 |
·三层有机半导体器件的研究 | 第92-95页 |
·光控载流子开关 | 第95-102页 |
·阻挡层式光控载流子开关器件的设计依据 | 第96-98页 |
·含阻挡层式光控载流子开关的新型 OLED 器件 | 第98-100页 |
·传输材料对阻挡层式光控载流子开关器件设计的影响 | 第100-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4章 光控载流子开关分子的量子化学研究 | 第104-123页 |
·本章引论 | 第104页 |
·几种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的介绍与比较 | 第104-115页 |
·从头算法 | 第104-111页 |
·组态相互作用法 | 第105-106页 |
·全活性空间法 | 第106-107页 |
·耦合簇理论 | 第107-109页 |
·微扰理论 | 第109-111页 |
·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 | 第111-113页 |
·密度泛函理论 | 第113-115页 |
·计算方法的选择 | 第115页 |
·光控载流子开关分子的量子化学研究 | 第115-121页 |
·分子结构的优化 | 第115-117页 |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117-121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5章 结论 | 第123-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
附录A 二芳基乙烯分子的结构式及其UV-Vis 光谱图 | 第140-14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