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论文--矿山防火论文

基于区网耦合模拟的矿井通风系统抗灾能力分析

摘要第1页
Abstract第4-15页
1 引言第15-25页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本论文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概况第16-23页
     ·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研究现状第16-17页
     ·火灾安全科学技术发展和研究方法第17-19页
     ·火灾时期风流状态及烟流流动规律研究概况第19-20页
     ·火灾计算机模拟技术的研究及成果第20-22页
     ·耦合模拟技术研究现状第22-23页
   ·论文研究内容第23-25页
2 矿井通风系统抗灾能力初步研究和分析第25-39页
   ·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理论第25-30页
     ·通风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的含义和研究内容第25-26页
     ·通风系统的可靠性第26-30页
   ·不合理矿井通风的表现形式及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分析第30-38页
     ·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性分析第30-31页
     ·可控循环风的抗灾能力分析第31-35页
     ·串联通风的抗灾能力分析第35-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3 火灾烟流网络模拟技术及软件修正第39-65页
   ·火灾网络模拟技术基础第39-44页
     ·网络模拟基本原理第39-40页
     ·矿井通风稳态模拟方法第40-44页
   ·矿井火灾风流网络模拟技术第44-52页
     ·巷道围岩与风流的热交换第45-46页
     ·矿井火灾火源燃烧的模拟第46-47页
     ·矿井火灾的准稳态模拟技术第47-48页
     ·矿井火灾的非稳态模拟技术第48-50页
     ·火灾风流网络模拟的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第50-52页
   ·火灾风流网络模拟软件MFIRE 的修正和可视化第52-64页
     ·火灾风流网络模拟技术的应用现状第52页
     ·MFIRE 软件源程序运行流程图第52-56页
     ·软件的单位转换第56-59页
     ·软件的可视化第59-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4 火灾区域模拟技术及在矿井火灾模拟的适用性研究第65-85页
   ·巷道火灾区域模拟技术第65-70页
     ·巷道火灾发展过程数学模型第65-68页
     ·区域模拟数值计算方法第68页
     ·矿井巷道火灾区域模拟可行性实验验证第68-70页
   ·火灾区域模拟软件CFAST 特点及介绍第70-72页
     ·火灾区域模型的结构及特点第70-71页
     ·CFAST 软件介绍第71-72页
     ·CFAST 软件在矿井火灾模拟中应用的理论分析第72页
   ·矿井火源燃烧特性确定及应用研究第72-77页
     ·固定热量输出的火源特性第72-73页
     ·T~2 火灾模型特性曲线第73页
     ·火灾实验与火源燃烧曲线建立第73-75页
     ·模拟结果分析第75-77页
   ·多单元区域方法在矿井火灾模拟中的应用第77-83页
     ·多单元区域模拟方法第77-78页
     ·火源的设定和模拟单元的分块第78页
     ·模拟结果分析第78-83页
     ·结论第83页
   ·本章小结第83-85页
5 区网耦合模拟理论及技术研究第85-105页
   ·耦合模拟理论研究现状第86-90页
     ·耦合方法原理第86页
     ·火灾通道分层交界面耦合模型第86-88页
     ·巷道火灾区网模拟的松散耦合第88-90页
   ·区网松散耦合及程序设计第90-95页
     ·程序主界面第91页
     ·区域模拟及获取耦合数据第91-92页
     ·区域模拟结果显示第92-93页
     ·图形显示功能第93-95页
   ·区网完全耦合边界条件的确立模型第95-103页
     ·区网耦合边界的判别条件第95-99页
     ·交界面温度的耦合第99页
     ·交界面烟气浓度的耦合第99-103页
   ·区网完全耦合理论及程序设计第103-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6 瓦尔多矿井火灾实验及结果对比分析第105-119页
   ·实验情况第105-108页
     ·瓦尔多(Waldo)矿山背景第105页
     ·实验的建立第105-107页
     ·实验操作第107-108页
   ·区域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分析第108-112页
     ·火源附近巷道岩壁温度变化情况比较第108-109页
     ·火源附近烟流温度变化情况比较第109-110页
     ·烟气层高度变化情况分析第110-112页
   ·区网耦合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第112-118页
     ·温度耦合模拟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第112-114页
     ·烟气浓度耦合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第114-118页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19-121页
   ·主要研究成果第119页
   ·创新点第119-120页
   ·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工作展望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7页
致谢第127-129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9页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部分地区2001-2007年新城疫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及代表毒株致病性研究
下一篇:大花蕙兰花期调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