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6页 |
1 绪论 | 第16-25页 |
·引言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爆破对地表振动影响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爆破对既有隧道影响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国内外爆破衰减公式 | 第21-23页 |
·我国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标准 | 第23-24页 |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2 岩石爆破破碎机理与应力波理论 | 第25-39页 |
·引言 | 第25页 |
·爆破对岩石介质破碎机理分析 | 第25-31页 |
·固体介质爆破破碎原因 | 第25-27页 |
·岩石爆破破碎的形式 | 第27-31页 |
·岩石爆破的应力波理论 | 第31-35页 |
·岩石爆破中应力波的产生及其传播范围 | 第31-32页 |
·爆破地震波的分类 | 第32-35页 |
·爆破地震波特征及其危害原因 | 第35-36页 |
·爆破地震波特征 | 第35页 |
·爆破地震波的危害原因 | 第35-36页 |
·影响爆破地震波的因素 | 第36-37页 |
·岩体性质对爆破地震波的影响 | 第36页 |
·爆破装药耦合特征及其对地震波的影响 | 第36-37页 |
·岩土地形特征对地震波的影响 | 第37页 |
·爆破装药量对地震波的影响 | 第37页 |
·爆破类型对爆破地震波的影响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3 双山隧道爆破地表振动的现场测试与分析 | 第39-55页 |
·陈庹路双山隧道工程概况 | 第39-42页 |
·工程简介 | 第39-40页 |
·施工爆破方案设计 | 第40-42页 |
·隧道爆破监测安全判据 | 第42-43页 |
·地表振动监测方案 | 第43-46页 |
·地表振动监测仪器 | 第43-44页 |
·爆破振动测试系统 | 第44-45页 |
·地表振动测试方法 | 第45-46页 |
·信号的采集和处理 | 第46页 |
·地表测试数据分析处理 | 第46-54页 |
·地表质点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6-49页 |
·地表振动速度随距离的变化特征 | 第49-50页 |
·地表质点振动主频分析 | 第50-51页 |
·地表质点振速回归分析 | 第5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4 地表质点振动的动力有限元分析 | 第55-76页 |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 第55页 |
·动力有限元分析原理 | 第55-57页 |
·动力方程 | 第55-56页 |
·质量矩阵 | 第56页 |
·阻尼矩阵 | 第56-57页 |
·ANSYS 有限元动力分析特征 | 第57-61页 |
·ANSYS 有线元动力响应分析方法 | 第57-58页 |
·岩石材料特性 | 第58-59页 |
·屈服准则 | 第59-60页 |
·爆破荷载的模拟 | 第60-61页 |
·围岩与衬砌的力学参数 | 第61页 |
·双山隧道爆破对地表振动的数值模拟 | 第61-66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61-62页 |
·地表质点振动速度波形分析 | 第62-64页 |
·爆破中地震波地表衰减规律 | 第64-66页 |
·不同围岩级别、不同埋深爆破施工对地表振动数值模拟 | 第66-74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66-67页 |
·结构模态分析 | 第67-68页 |
·地表最大振速分析 | 第68-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5 隧道爆破施工对邻近既有隧道影响的数值模拟 | 第76-136页 |
·引言 | 第76页 |
·双山隧道对邻近既有隧道振动分析 | 第76-87页 |
·计算模型及断面典型节点 | 第76-77页 |
·典型节点最大振速分析 | 第77-81页 |
·典型节点爆破应力分析 | 第81-83页 |
·衬砌最终位移分析 | 第83-87页 |
·不同围岩及不同隧道间距爆破施工对既有隧道影响分析 | 第87-123页 |
·计算模型 | 第87-88页 |
·结构模态分析 | 第88-89页 |
·既有隧道衬砌最大振速分析 | 第89-106页 |
·既有隧道衬砌主应力分析 | 第106-120页 |
·衬砌最终位移分析 | 第120-123页 |
·不同埋深爆破施工对既有隧道影响分析 | 第123-134页 |
·计算模型 | 第123-125页 |
·结构模态分析 | 第125页 |
·既有隧道衬砌最大振速分析 | 第125-129页 |
·既有隧道衬砌主应力分析 | 第129-133页 |
·衬砌最终位移分析 | 第133-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134-136页 |
6 结论 | 第136-138页 |
·研究成果与结论 | 第136-137页 |
·对后续工作的建议 | 第137-138页 |
致谢 | 第138-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3页 |
附录 | 第143-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