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现状述评和创新之处 | 第9-10页 |
1、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文化和环境特征 | 第10-15页 |
·西北地域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环境状况 | 第10-12页 |
·近代西北美术概况 | 第12-14页 |
·西北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2、建国前西北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生成(1937年-1949年) | 第15-31页 |
·建国前西北少数民族题材绘画产生的背景 | 第16-20页 |
·政治中心和艺术中心的西移 | 第16-17页 |
·敦煌研究的重视和西北艺术考古的带动 | 第17-19页 |
·西北少数民族风情生活资源的影响 | 第19-20页 |
·建国前西北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初步发展 | 第20-22页 |
·建国前著名的西北少数民族题材画家 | 第22-27页 |
·吴作人藏区写生 | 第22-24页 |
·司徒乔新疆猎画 | 第24-26页 |
·赵望云河西之情 | 第26-27页 |
·建国前西北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风格特点 | 第27-31页 |
3、建国初期西北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蓬勃发展(1949年-1966年) | 第31-42页 |
·建国初期西北少数民族题材绘画发展的背景 | 第31-33页 |
·建国初期西北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蓬勃发展 | 第33-36页 |
·建国初期著名的西北少数民族题材画家 | 第36-39页 |
·黄胄的新疆风情 | 第36-38页 |
·朱乃正的青海情 | 第38-39页 |
·建国初期西北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表现类型 | 第39-41页 |
·建国初期西北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特点及影响 | 第41-42页 |
4、“文革”时期西北少数民族题材绘画创作(1966年-1976年) | 第42-48页 |
·文革时期西北少数民族题材绘画创作的历史背景 | 第42-43页 |
·文革时期西北少数民族题材绘画及表现内容 | 第43-46页 |
·文革时期西北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特点 | 第46-48页 |
5、新时期西北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繁荣(1976年至今) | 第48-61页 |
·艰难的回归(1976年年底-1978年) | 第48-49页 |
·多元化与繁荣(1979年至今) | 第49-53页 |
·新时期西北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代表画家个案 | 第53-56页 |
·哈孜·艾买提的民族情怀 | 第53-55页 |
·全山石新疆写生 | 第55-56页 |
·新时期西北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特点 | 第56-57页 |
·新时期西北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负面因素 | 第57-61页 |
·题材、表现手法的雷同 | 第57页 |
·作品内涵的表面化 | 第57-58页 |
·表现形式的偏狭 | 第58-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图 | 第66-72页 |
后记(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