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各种类型园林论文

城市山体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以子长县龙虎山公园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1 绪论第11-31页
   ·课题背景第11-14页
     ·研究背景第11页
     ·课题提出第11-12页
     ·现状问题第12-14页
   ·研究范围第14-16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4-15页
     ·课题研究范围第15-16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第16页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6-17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7-20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0-2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25-26页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框架第26-29页
     ·论文研究的内容第26页
     ·论文研究的方法第26-28页
     ·论文研究的框架第28-29页
   ·小结第29-31页
2 城市、山、公园的关系第31-43页
   ·城市和山的关系第31-39页
     ·城市与山的位置关系第31-33页
     ·山与城市的布局第33-34页
     ·山作为城市历史与文化传承的载体第34-35页
     ·城市文脉延续和山体风貌保护第35-36页
     ·文化挖掘创新第36页
     ·山体与城市整体空间特色的塑造第36-39页
   ·公园和山的关系第39-42页
     ·基于地理位置公园与山的关系第39-41页
     ·基于山体自然地貌及地形特点与公园的关系第41-42页
     ·城市、山、公园的视觉关系第42页
   ·小结第42-43页
3 山体公园设计要素第43-55页
   ·山体视觉空间与景象特点第43-45页
   ·景观空间组织第45-50页
     ·充分利用山地环境中的制高点第45页
     ·合理控制山地景观视线第45-46页
     ·视觉轮廓的层次性第46-47页
     ·视点、视角、视域的多变性第47-50页
   ·游线道路组织第50-51页
   ·山、公园与人的心理需求第51-52页
   ·影响山体公园安全性的相关因素第52-53页
   ·小结第53-55页
4 在城市中心山上公园的设计手法研究第55-93页
   ·城市中心山体公园的特点第55页
   ·城市中心山体公园案例选取第55-56页
   ·云霄县将军山规划设计研究第56-66页
     ·公园概况第56页
     ·将军山与城市空间的关系第56-59页
     ·将军山景观空间组织第59-62页
     ·人文环境的传承与表达第62-65页
     ·总结第65-66页
   ·白塔山公园规划设计研究第66-75页
     ·公园概况第66页
     ·白塔山公园与城市空间的关系第66-69页
     ·白塔山景观空间组织第69-71页
     ·人文环境的传承与表达第71-73页
     ·总结第73-75页
   ·鹅岭公园规划设计研究第75-85页
     ·公园概况第75页
     ·鹅岭公园与城市空间的关系第75-77页
     ·鹅岭公园景观空间组织第77-81页
     ·人文环境的传承与表达第81-83页
     ·总结第83-85页
   ·城市中心山体公园设计手法第85-92页
     ·从城市空间角度出发带给山体公园设计的启示第85-86页
     ·城市山体公园脊部景观空间组织第86-89页
     ·城市文脉在山体公园中的继承与表达第89-92页
   ·小结第92-93页
5 子长县龙虎山公园规划实例研究第93-125页
   ·基地概况第93-99页
   ·龙虎山空间格局分析第99-107页
     ·龙虎山与城市空间格局的关系第99-100页
     ·龙虎山与子长县绿地系统的关系第100-102页
     ·龙虎山公园规划布局第102-107页
   ·龙虎山的景观空间格局第107-117页
     ·龙虎山地形地貌分析第107页
     ·龙虎山景点布局与组织第107-111页
     ·龙虎山景点视线分析第111-113页
     ·龙虎山公园游览体系组织第113-115页
     ·龙虎山典型景观的提升第115-117页
   ·城市文脉在龙虎山公园中的继承与表达第117-124页
     ·美化城市山体轮廓线第117页
     ·展示子长县独特的地形地貌风采第117-119页
     ·地方特色流线组织设计第119-120页
     ·地域性特色在建筑及其环境中的表现第120-124页
   ·小结第124-125页
6 结论第125-127页
致谢第127-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3页
图表目录第133-138页
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第138页
硕士研究生阶段参与项目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现场单桩载荷试验结果的桩土参数识别方法
下一篇:尊重自然场地,设计生态景观--以景泰县“一条山”公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