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0 前言 | 第8-12页 |
·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2-16页 |
·试验设计 | 第12-14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4-15页 |
·测定样本的采集 | 第14页 |
·产量性状的测定 | 第14页 |
·籽粒品质的测定 | 第14-15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6-39页 |
·甜、糯玉米不同品种皮渣率和品质性状的差异 | 第16-21页 |
·甜玉米不同品种皮渣率和品质性状的差异 | 第16-18页 |
·糯玉米不同品种皮渣率和品质性状的差异 | 第18-21页 |
·甜、糯玉米不同品种产量的差异 | 第21-23页 |
·甜、糯玉米品质性状与产量的聚类分析 | 第23-25页 |
·栽培措施对甜、糯玉米籽粒皮渣率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25-36页 |
·不同采收期对甜、糯玉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 第25-27页 |
·密度对甜、糯玉米皮渣率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27-30页 |
·不同穗肥用量对甜、糯玉米籽粒皮渣率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30-34页 |
·播期对甜、糯玉米皮渣率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34-36页 |
·皮渣率的杂种优势 | 第36-39页 |
·杂种各品质性状的差异 | 第36-37页 |
·杂种优势的一般表现 | 第37-39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9-41页 |
·鲜食玉米不同品种皮渣率和品质性状的关系 | 第39页 |
·鲜食玉米高产优质品种的选择 | 第39页 |
·皮渣率、皮薄厚和品评总分在不同栽培措施下的变化趋势 | 第39-40页 |
·皮渣率的杂种优势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