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中国犯罪构成体系在实践中的尴尬 | 第11-14页 |
第二章 比较与反思:以中国现行犯罪构成体系为核心 | 第14-26页 |
第一节 我国现行犯罪构成体系概述 | 第14-19页 |
一、现行立法考察: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体系 | 第14-17页 |
二、现行司法考察:犯罪构成体系的实践及评价 | 第17-19页 |
第二节 中外犯罪构成体系比较述评 | 第19-26页 |
一、中外犯罪构成体系的考察与比较 | 第19-23页 |
二、中外犯罪构成体系的评述与我国现行犯罪构成体系的反思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动态的犯罪构成:犯罪构成体系在刑事诉讼中的结构要求 | 第26-37页 |
第一节 犯罪构成体系与刑事诉讼目的 | 第27-28页 |
第二节 犯罪构成体系与无罪推定原则 | 第28-30页 |
第三节 犯罪构成体系与刑事诉讼职能 | 第30-31页 |
第四节 犯罪构成体系与刑事诉讼构造 | 第31-32页 |
第五节 犯罪构成体系与刑事诉讼阶段 | 第32-35页 |
一、审前阶段与犯罪构成体系 | 第32-33页 |
二、审判阶段与犯罪构成体系 | 第33-35页 |
第六节 犯罪构成体系与刑事诉讼证据 | 第35-37页 |
第四章 静态的犯罪构成:犯罪构成体系在刑法上的制度重构 | 第37-44页 |
第一节 犯罪构成体系的价值取向:人权保障与社会保护 | 第38-39页 |
第二节 犯罪构成体系的功能解读:“入罪”与“出罪” | 第39-40页 |
第三节 犯罪构成体系的要件:积极的构成要件与消极的构成要件 | 第40页 |
第四节 犯罪构成体系的结构及要素 | 第40-44页 |
一、积极构成要件与消极构成要件的关系及地位 | 第41页 |
二、积极构成要件与消极构成要件的内部要素 | 第41-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