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第一节 壮语语气词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第二节 本文选题的目的、意义及论文的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三节 语料来源、语言代表点的选择及研究方法 | 第17-23页 |
第二章 忻城壮语的语气词系统 | 第23-30页 |
第一节 语气与语气词 | 第23-26页 |
第二节 忻城壮语语气词的研究范围 | 第26-28页 |
第三节 忻城壮语的语气词系统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忻城壮语语气词的意义和用法 | 第30-186页 |
第一节 句首语气词的意义和用法 | 第31-34页 |
第二节 句中语气词的意义和用法 | 第34-51页 |
第三节 句末语气词的语气意义和用法 | 第51-160页 |
第四节 忻城壮语语气词连用的意义和用法 | 第160-186页 |
第四章 忻城壮语语气词的功能 | 第186-210页 |
第一节 忻城壮语语气词的交际功能 | 第187-196页 |
第二节 忻城壮语语气词对话语命题的修饰功能 | 第196-202页 |
第三节 忻城壮语语气词的标记性功能 | 第202-206页 |
第四节 忻城壮语语气词的语篇功能 | 第206-210页 |
第五章 忻城壮语中几个常用语气词的形成 | 第210-244页 |
第一节 语气词"ko:n~(231)"的形成 | 第212-218页 |
第二节 语气词"kva~(33)/kv(?)~(22)"的形成 | 第218-227页 |
第三节 语气词"te:m~(32)"的形成 | 第227-236页 |
第四节 语气词"pai~(32)"的形成 | 第236-244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244-247页 |
一.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244-245页 |
二. 本文的不足及尚待研究的之处 | 第245-247页 |
参考文献 | 第247-2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252-253页 |
后记 | 第253-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