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权保护视角的财务治理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 ·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 | 第10-11页 |
| ·传统的“股东至上”的财务治理观受到质疑 | 第11页 |
| ·公司治理面临人力资本产权的要求 | 第11-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 ·小结 | 第17页 |
| ·研究思路与文章框架 | 第17-20页 |
| 第2章 基于产权保护视角的财务治理研究基础 | 第20-28页 |
| ·产权理论 | 第20-21页 |
| ·财权理论 | 第21-22页 |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2-25页 |
| ·利益相关者的涵义 | 第22页 |
| ·利益相关者的构成及层次 | 第22-24页 |
| ·利益相关者产权结构分析 | 第24-25页 |
| ·基于产权保护视角的财务治理本质、目标及主体 | 第25-28页 |
| ·财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的本质 | 第25-26页 |
| ·财务治理的目标:利益相关者产权利益最大化 | 第26页 |
| ·财务治理主体的选择 | 第26-28页 |
| 第3章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现状分析 | 第28-34页 |
| ·股权结构不合理,小股东利益得不到根本保障 | 第28-30页 |
| ·财权配置过于集中 | 第30-31页 |
| ·债权人一般被排除在财务治理实施主体之外 | 第30页 |
| ·大股东、董事会与管理层实际掌握着公司财务治理权 | 第30-31页 |
| ·上市公司职员很少参与公司财务治理 | 第31-32页 |
| ·缺乏激励与约束相容的治理机制 | 第32-34页 |
| 第4章 基于产权保护视角的财务治理结构 | 第34-45页 |
| ·产权保护视角下财权安排的特征 | 第34-36页 |
| ·财权安排的分散对称性 | 第34-35页 |
| ·财权安排的状态依存性 | 第35页 |
| ·财权安排的层次性 | 第35-36页 |
| ·利益相关者财权配置 | 第36-39页 |
| ·出资者的财权配置 | 第36-37页 |
| ·债权人(银行)的财权配置 | 第37-38页 |
| ·经营者的财权配置 | 第38页 |
| ·员工的财权配置 | 第38-39页 |
| ·财务治理机制 | 第39-44页 |
| ·企业财务的共同治理机制 | 第39-41页 |
| ·企业财务的相机治理机制 | 第41-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第5章 基于产权保护视角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 | 第45-53页 |
| ·财务治理激励机制 | 第45-49页 |
| ·固定收益与变动收益相结合 | 第46-48页 |
| ·正面刺激与反面刺激相结合 | 第48-49页 |
| ·财务治理约束机制 | 第49-53页 |
| ·内部约束机制 | 第49-51页 |
| ·外部约束机制 | 第51-53页 |
| 结论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个人简历 | 第58-59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