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阴离子识别研究进展 | 第11-25页 |
·绪论 | 第11-12页 |
·引言 | 第11页 |
·阴离子的结构特点 | 第11-12页 |
·阴离子识别 | 第12-17页 |
·阴离子与各类受体之间存在的主要作用方式 | 第12-14页 |
·阴离子受体 | 第14-17页 |
·阴离子识别的方法 | 第17-19页 |
·阴离子识别的手段 | 第17-18页 |
·主客体配合物平衡常数的计算 | 第18-19页 |
·阴离子受体的设计原则 | 第19-21页 |
·引言 | 第19-20页 |
·分子钳受体 | 第20-21页 |
·展望及工作设想 | 第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5页 |
第二章 4′-乙酰基苯并-15-冠-5缩氨基硫脲衍生物的合成及阴离子识别研究 | 第25-36页 |
·引言 | 第25页 |
·实验部分 | 第25-27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5页 |
·受体分子的合成与表征 | 第25-26页 |
·紫外可见(UV-vis)光谱滴定 | 第26-27页 |
·核磁共振实验 | 第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1页 |
·结论 | 第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6页 |
第三章 间苯二甲醛缩双芳氨基硫脲的合成及阴离子识别研究 | 第36-49页 |
·引言 | 第36-37页 |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7页 |
·受体分子的合成与表征 | 第37-38页 |
·紫外可见(UV-vis)光谱滴定 | 第38-39页 |
·核磁共振实验 | 第39页 |
·溶剂化实验 | 第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3页 |
·吸收光谱滴定 | 第39-42页 |
·识别机理探讨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第四章 1,1′-(2,5-噻二唑-二硫乙酰基)4,4′-(对氯苯甲酰基)氨基硫脲的合成与阴离子识别性能研究 | 第49-58页 |
·引言 | 第49页 |
·实验部分 | 第49-52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9-50页 |
·目标产物的合成 | 第50页 |
·目标产物的表征 | 第50-51页 |
·阴离子识别实验 | 第51-52页 |
·溶剂化效应 | 第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6页 |
·受体1的结构分析 | 第52页 |
·UV-Vis光谱研究 | 第52-54页 |
·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的初步探讨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第五章 酰腙类化合物的合成和阴离子识别研究 | 第58-67页 |
·引言 | 第58页 |
·实验部分 | 第58-61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58页 |
·受体分子的合成与表征 | 第58-59页 |
·受体分子的结构分析 | 第59-60页 |
·紫外-可见(UV-Vis)光谱滴定 | 第60-61页 |
·核磁共振实验 | 第61页 |
·溶剂化效应 | 第6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1-66页 |
·吸收光谱滴定 | 第61-65页 |
·识别机理探讨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