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管县视角下我国省县关系研究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引言 | 第13-17页 |
第一章 我国省县关系的理论概述 | 第17-24页 |
·我国省管县概念及省县政府角色 | 第17-19页 |
·我国省县政府的权责 | 第17页 |
·我国省县政府的职能 | 第17-18页 |
·我国省县政府的管理重点 | 第18-19页 |
·省县关系的主要内容构成 | 第19-21页 |
·省县间的人事管理 | 第19页 |
·省县间的绩效考核和监督管理 | 第19-20页 |
·省县间的公共资源管理 | 第20页 |
·省县间的信息沟通和决策管理 | 第20-21页 |
·关于省县关系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理论 | 第21页 |
·行政区划体制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地方治理理论 | 第22页 |
·博弈理论 | 第22-23页 |
·科层制与地方分权理论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我国省县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 第24-31页 |
·我国省县关系的历史沿革 | 第24-26页 |
·我国古代的省县关系演变 | 第24-25页 |
·民国时期我国省县关系演变 | 第25页 |
·建国以后我国省县关系演变 | 第25-26页 |
·我国省县关系的现状 | 第26-31页 |
·传统市管县体制概述及我国省县关系状况 | 第26-28页 |
·现行省管县体制概述及我国省县关系状况 | 第28-31页 |
第三章 省管县改革中我国省县关系问题 | 第31-37页 |
·我国省管县改革困境 | 第31-33页 |
·政府管理幅度与管理能力的矛盾问题 | 第31页 |
·原有机构的撤销导致人员的安置问题 | 第31-32页 |
·条条系统管理部门定位协调模糊问题 | 第32页 |
·市级放权和省级县级扩权落实难问题 | 第32页 |
·地区发展不平衡和人文环境差异问题 | 第32-33页 |
·省管县改革中我国省县间存在的问题 | 第33-37页 |
·省县级政府间权力配置方面的问题 | 第33页 |
·省县级政府间管理效能方面的问题 | 第33-34页 |
·省县级政府间利益协调方面的问题 | 第34-35页 |
·省县级政府间监督机制构建方面的问题 | 第35页 |
·省县级政府间人事管理方面的问题 | 第35-36页 |
·省县级政府间法律制度方面的问题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理顺我国省县关系的基本路径 | 第37-45页 |
·重新定位省县政府职权,科学设置行政机构 | 第37-38页 |
·科学划分省县权限,明确省县职责重点 | 第37页 |
·合理设置省县机构,摒弃职责同构模式 | 第37-38页 |
·以城乡分治为原则,定位省县政府职能 | 第38页 |
·转变省县政府职能,建立区域发展合作机制 | 第38-40页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省县政府职能 | 第38-39页 |
·重新调整省县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 | 第39页 |
·与市场接轨,建立区域整体发展合作机制 | 第39-40页 |
·刚性约束和柔性管理相结合,强化制度建设 | 第40-42页 |
·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依法构建省县关系 | 第40-41页 |
·强化监督运行机制,规范制约省县关系 | 第41页 |
·提供制度保障,确保放权扩权真正落实 | 第41-42页 |
·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同时,注重柔性管理 | 第42页 |
·加强干部人员队伍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 第42-43页 |
·调整现行干部管理制度 | 第42-43页 |
·提高省县级公务员素质 | 第43页 |
·配套措施及时跟进,促进省县关系彻底转型 | 第43-45页 |
·缩省并县 | 第43-44页 |
·人员安置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