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CopC、BSA与Cu(Ⅱ)、Cu(Ⅰ)、Cd(Ⅱ)、Ag(Ⅰ)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摘要第1-14页
ABSTRACT第14-1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6-26页
   ·电化学研究蛋白质概述第16-18页
   ·蛋白质修饰电极的概况第18-22页
     ·蛋白质膜修饰电极第19页
     ·蛋白质-自组装膜修饰电极第19-20页
     ·蛋白质-模拟生物膜修饰电极第20-21页
     ·蛋白质-纳米粒子修饰电极第21-22页
     ·蛋白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第22页
     ·蛋白质-溶胶/凝胶修饰电极第22页
   ·铜、镉、银的研究意义第22-23页
     ·铜的研究意义第22-23页
     ·镉的研究意义第23页
     ·银的研究意义第23页
   ·CopC研究背景第23-25页
     ·CopC的结构第23-24页
     ·CopC研究概况第24-25页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5-26页
第二章 ApoCopC与Cu(Ⅱ)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第26-37页
   ·实验部分第26-27页
     ·实验主要试剂第26页
     ·实验主要仪器第26页
     ·金属离子储备液的配置和apoCopC的制备第26-27页
     ·修饰电极的预处理及制备第27页
     ·实验方法第27页
   ·结果与讨论第27-36页
     ·Cu~(2+)在apoCopC/Au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第27-28页
     ·扫描速率对Cu~(2+)在apoCopC/Au电极上峰电流的影响第28-29页
     ·电子转移系数(α)和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_s)的获得第29-30页
     ·富集时间对Cu~(2+)溶出峰电流的影响第30-31页
     ·不同浓度Cu~(2+)在apoCopC/Au电极上的循环伏安响应第31-32页
     ·TNS对Cu~(2+)在apoCopC/Au电极上的循环伏安的影响第32-33页
     ·修饰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第33-34页
     ·电化学阻抗第34-35页
     ·纳米金在氧化还原中的作用第35-36页
   ·结论第36-37页
第三章 ApoCopC与Cd(Ⅱ)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第37-44页
   ·实验部分第37页
     ·实验主要试剂第37页
     ·实验主要仪器第37页
     ·apoCopC的制备第37页
     ·修饰电极的预处理及制备第37页
     ·实验方法第37页
   ·结果与讨论第37-43页
     ·镉在金电极上的电化学溶出和欠电位沉积第37-39页
     ·Cd~(2+)与apoCopC的作用第39-43页
   ·结论第43-44页
第四章 ApoCopC与Cu(Ⅱ)、Cu(Ⅰ)、Ag(Ⅰ)配位作用的电化学研究第44-52页
   ·实验部分第44-45页
     ·实验主要试剂第44页
     ·实验主要仪器第44页
     ·apoCopC的制备第44页
     ·玻碳电极的预处理及apoCopC修饰电极的制备第44-45页
     ·实验方法第45页
   ·结果与讨论第45-50页
     ·ApoCopC修饰玻碳电极第45-47页
     ·apoCopC与ANS的作用第47-48页
     ·apoCopC与Cu(Ⅱ)、Cu(Ⅰ)的作用第48-50页
   ·apoCopC与Ag(Ⅰ)的作用第50-51页
   ·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BSA与Cu(Ⅱ)、Cd(Ⅱ)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第52-60页
   ·实验部分第52-53页
     ·实验主要试剂第52页
     ·实验主要仪器第52-53页
   ·结果与讨论第53-59页
     ·Cu~(2+)在BSA/Au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第53页
     ·富集时间对Cu~(2+)在BSA/Au电极上溶出峰电流的影响第53-54页
     ·不同浓度Cu~(2+)在BSA/Au电极上的循环伏安响应第54-55页
     ·TNS对Cu~(2+)在BSA/Au电极上的循环伏安的影响第55-56页
     ·电化学阻抗谱分析第56-58页
     ·Cd~(2+)与BSA的作用第58-59页
   ·小结第59-60页
第六章 BSA与Cu(Ⅱ)、Cu(Ⅰ)、Ag(Ⅰ)配位作用的电化学研究第60-64页
   ·实验部分第60页
     ·实验主要试剂第60页
     ·实验主要仪器第60页
     ·修饰电极的预处理及制备第60页
     ·实验方法第60页
   ·结果与讨论第60-63页
     ·BSA修饰玻碳电极第60-61页
     ·BSA与ANS的作用第61页
     ·BSA与Cu(Ⅱ)、Cu(Ⅰ)的作用第61-63页
     ·BSA与Ag(Ⅰ)的作用第63页
   ·小结第63-64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总结第64页
   ·需要解决的问题第64-65页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81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1-82页
个人简介第82-83页
致谢第83-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渡金属席夫碱配合物圆二色谱的理论解析
下一篇:蓄电池在线监控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