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引言 | 第6-8页 |
第一章 后革命文学叙述主旨的新向度 | 第8-22页 |
第一节 人的真实在场 | 第8-10页 |
第二节 对人的生活本质的追寻 | 第10-15页 |
第三节 对人的生命的叩问 | 第15-22页 |
第二章 后文革文学的叙事策略 | 第22-34页 |
第一节 多元化的创作方法 | 第22-28页 |
第二节 多元化的叙述视角 | 第28-30页 |
第三节 多元化的处理手段 | 第30-34页 |
第三章 后文革文学的审美形态 | 第34-46页 |
第一节 多重审美形式的糅合 | 第34-37页 |
第二节 现代审美意识的凸显 | 第37-42页 |
第三节 多样的语言风格与多重审美体验 | 第42-46页 |
第四章 后文革文学出现的必然性 | 第46-57页 |
第一节 后文革文学出现的历史和文化条件 | 第46-47页 |
第二节 “伤痕”、“反思”文学的局限(一)——共名状态中无力的批判 | 第47-51页 |
第三节 “伤痕”、“反思”文学的局限(二)——“人”的虚假在场与“群体”的谎言 | 第51-53页 |
第四节 “伤痕”、“反思”文学的局限(三)——僵硬与泛情化的语词系统 | 第53-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