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种植业论文

粮食安全与粮农增收协调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ION第10-12页
第一章 导言第12-33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2-18页
  一、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两大挑战第12-14页
  二、河南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与问题第14-17页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7-18页
 第二节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8-27页
  一、有关农民增收的理论研究第18-21页
  二、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第21-24页
  三、协调农民增收与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第24-27页
 第三节 理论基础第27-30页
 第四节 基本思路、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第30-31页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第30页
  二、论文的结构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0-31页
 第五节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创新点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31-33页
  一、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31-32页
  二、可能的创新点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第32-33页
第二章 河南农民增收的历程及展望第33-54页
 第一节 河南省农民收入的历史回顾第33-37页
  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长情况第33-35页
  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第35-37页
 第二节 河南省内农民收入的结构特点第37-45页
  一、河南省内农民纯收入差距的时间变化趋势第38-39页
  二、河南省内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地域变化趋势第39-41页
  三、对河南省内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时空差异特征分析第41-44页
  四、对近期变化趋势的分析第44-45页
 第三节 新阶段河南农民增收现状分析第45-51页
  一、农民收入构成分析第45-48页
  二、分析主要收入来源第48页
  三、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分析第48-51页
 第四节 对河南农民增收的展望第51-54页
  一、河南省农民增收的潜力分析第51-52页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第52-54页
第三章 我国粮食问题演变及河南粮食产业发展分析第54-67页
 第一节 对我国粮食供需中长期变化趋势的预测第54-61页
  一、我国粮食生产的历史与现状第54-55页
  二、粮食总产量的变化特征及其预测第55-61页
 第二节 河南粮食产业发展评析第61-63页
 第三节 粮食产业与农民增收的关系第63-67页
  一、河南省农民收入分析第63-64页
  二、粮食产业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分析第64-65页
  三、促进粮食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建议第65-67页
第四章 农业发展新阶段农民增收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分析第67-87页
 第一节 河南发展粮食种植业对农民增收的正负影响分析第67-78页
  一、主要粮食作物在其主产区比较优势分析第67-72页
  二、农产品与农民增收的相关分析第72-78页
 第二节 各物质要素投入与河南省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第78-81页
  一、指标选取第78-79页
  二、河南省粮食产量与各物质要素投入之间的关联度分析第79-80页
  三、河南省农民收入与各物质要素投入之间的关联度分析第80-81页
  四、各物质要素投入对河南省粮食总产量和农民收入的的灰色关联对比分析第81页
 第三节 农民增收与粮食安全矛盾产生的原因分析第81-87页
  一、种植业比较效益偏低第81-82页
  二、消费结构的变化第82-83页
  三、产业升级滞后第83-86页
  四、产业结构的不完整性第86-87页
第五章 解决农民增收与粮食安全问题的国际经验借鉴第87-103页
 第一节 主要粮食出口国家与中日韩农业劳动力与耕地资源对比第87-94页
  一、人均耕地资源禀赋第87-90页
  二、农业劳动力就业结构比较第90-94页
 第二节 主要粮食出口国的经验第94-97页
  一、价格支持政策第94-96页
  二、生产控制第96-97页
  三、农业保险与灾害保险第97页
 第三节 主要粮食进口国家——日本、韩国的经验第97-100页
  一、价格支持政策第98页
  二、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外贸保护政策第98-99页
  三、土地的规模化第99页
  四、日本的“设施农业”第99页
  五、日本的农业协同组织第99-100页
  六、韩国的新农村建设第100页
 第四节 国外农业政策的启示第100-103页
  一、合理的规模化生产第100-101页
  二、价格补贴第101页
  三、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101页
  四、将粮食生产、储备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第101-102页
  五、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第102页
  六、新农村建设第102-103页
第六章 河南农民增收和发展粮食产业的优势与潜力——中部六省比较分析第103-117页
 第一节 资源优劣势比较第103-107页
  一、水土资源第103-104页
  二、物质投入要素第104-105页
  三、粮食产出水平第105-107页
 第二节 人力资本优劣势比较第107-108页
 第三节 农村财政投入优劣势比较第108-110页
  一、地方财政状况第108-109页
  二、农业资本投入第109-110页
 第四节 粮食消费市场优劣势比较第110-114页
  一、农村市场第111-112页
  二、城市市场第112-113页
  三、农产品加工市场第113-114页
 第五节 其它优劣势比较第114-116页
  一、农民收入结构第114-116页
  二、产业结构第116页
 第六节 小结第116-117页
第七章 河南农民增收与粮食安全的耦合分析及发展对策第117-141页
 第一节 农民增收与粮食安全的联系性第117页
 第二节 耦合途径分析第117-125页
  一、培育农村消费市场第117-118页
  二、健全农资市场第118-120页
  三、发展食品加工业第120-122页
  四、促进科技与教育因素第122-125页
 第三节 物质投入要素效率耦合分析第125-136页
  一、评价方法选择第125-128页
  二、数据来源第128-129页
  三、计量分析第129-136页
 第四节 促进河南省农民增收和粮食增产的对策建议第136-141页
  一、培育农村消费市场第136页
  二、健全农资市场第136-137页
  三、加快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第137-138页
  四、促进技术进步,完善农业推广体系第138-139页
  五、合理配置农业投入要素,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第139-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46页
致谢第146-147页
附录第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FPGA的JPEG2000 5/3提升小波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